荔波县“三力齐发”深化城区环境综合治理显成效
荔波县以“7+3”环境综合整治为抓手,聚焦城区环境顽疾,通过强化组织领导、创新管理机制、深化部门联动,持续提升城区精细化管理水平与整体环境面貌,治理成效显著。
一、强化领导,压实责任聚合力。
(一)高位领衔,专班推进。明确城区景观小品打造由宣传部牵头,融媒体中心主责设计规范(2025年5月31日前完成);建筑垃圾及“两违”治理由分管副县长统筹,压实综合行政执法局、住建局、自然资源局及街道具体责任(如环卫公司管理机制2025年5月20日前整改),确保目标清晰、时限明确。
(二)清单管理,标准先行。玉屏街道在包保县领导牵头下,清单化梳理社区个性与共性问题,移交责任部门草拟《工作标准》,按程序送审印发并组织实施。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县卫生健康局、县综合行政执法局等部门落实“谁发证、谁监管、谁整治”原则,加强行业经营手续监管,并动员商家参与,构建共治共享格局。
(三)精准施策,协同治理。多部门(玉屏街道、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县发改工信局、县自然资源局、县大数据中心、县综合行政执法局)联动,统筹推进老旧小区改造与背街小巷治理延伸工程,全面排查整治环境卫生堵点、违规建筑、空中飞线、占道经营等问题。相关部门(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县发改工信局、县交通运输局、老荔波项目专班)严格审核把关环境整治提升工作方案,确保可行性、操作性,并指导社区草拟方案。同时,统一明确城中村、社区、老旧小区、背街小巷整治工作标准,特别是在“两违”拆除、乱停乱放、乱堆乱倒等执法尺度上保持一致,避免引发群众舆论。
二、创新机制,精细管理增效力。
(一)推行“网格化+全覆盖”巡查。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创新实施“1+4+N”网格巡查模式,对主次干道、背街小巷等重点区域开展常态化、地毯式巡查,高频次清理各类野广告、“牛皮癣”1451余处,实现巡查整治无死角、全覆盖。
(二)探索“社区共治”新路径。 依托“城市管理进社区”机制,联合樟江园、兴旺、永济泉等社区,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非法小广告开展专项治理,责令涉事商家自行清理,有效破解野广告反弹难题。在中央城小区试点设置便民公告栏,疏堵结合引导规范张贴。
(三)实施“曝光震慑”强监管。对建筑垃圾乱倒问题,设立曝光台,立案查处4起典型案例并公开曝光,形成有力震慑。累计发现并督促整改随意倾倒堆放建筑垃圾行为84起。
三、深化联动,重点攻坚显威力。
(一)广告治理成效突出。多部门协同发力,累计拆除布标条幅野广告701处、落地广告101处、未经审批广告牌17处、破损广告82处,城区广告设置规范有序。
(二)“两违”整治持续高压。坚持“防增量、减存量”,制定出台《关于加强县城住宅小区违法建设行为查处的公告》,深入26个物业小区开展普法宣传和线索摸排,发现涉嫌违建43户。加大巡查密度频次,开展专项行动8次,累计发现新增违建113起,立案查处6起,责令整改41起,拆除违建66起(面积710余平方米)。同步推进21宗存量违建风险评估及分批拆除。对幸福里小区及周边环境综合整治,拆除违规遮阳棚11个,同步督导整改占道经营、乱搭乱建问题。
(三)环卫管理压实责任。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牵头,压紧压实环卫公司主体责任,限期完成内部管理机制整改方案并推动落实,提升保洁效能。
荔波县通过以上举措,有效整合了行政资源,提升了执法效能,实现了城区环境的显著提升和治理水平的跃升,为持续深化美丽县城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下一步,该县将进一步谋划彩钢棚整治试点,完善“门前三包”责任制,推动环境综合整治向纵深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