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波县“三转三为”推动畜禽粪污循环利用
在农业绿色发展的赛道上,荔波县以畜禽粪污为媒,用“转思路为出路、转污水为肥水、转养殖为种植”的巧思,让昔日令人头疼的“废弃物”完成“华丽转身”,经技术淬炼“变”为滋养万物的春泥。这“粪”转的不仅是形态,更是发展的革新,既破解了养殖污染的沉疴,更催生出生态与经济共荣的“双生花”,铺就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
一是转思路为出路。让粪污真正“化泥护花”,先需打破思想上的“坚冰”。上半年,荔波县借势“赶集日”“世界环境日”等人流如织的节点,组织业务骨干带着《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倡议书》《贵州省畜禽粪污防治条例》等宣传材料“赶大集、唠家常”,用乡音土语讲清粪污乱排的危害、资源化利用的益处,200余份宣传资料化作“生态种子”,让“粪污可变宝”的理念在村民心中生根发芽。同时,聚焦技术队伍“强筋壮骨”,组织县、乡两级包保技术人员开展专题培训1次,40余人系统学习粪污处理技术和法规,既绷紧了环保之弦,更练就了“手把手教、点对点帮”的硬功夫,为粪污转春泥备好“巧匠”。
二是转污水为肥水。为让粪污顺利“化泥”,荔波县深耕“分类施策、精准服务”的土壤。以精准指导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上半年完成对92家养殖场(户)的一对一指导服务,其中规模养殖场16家、规下养殖场76家,针对不同养殖规模的粪污产生量、处理需求制定设施建设方案,从干清粪工艺选择到污水处理流程优化,逐项细化技术要点,确保每一滴粪污都能“各得其所”。全力推动设施升级提质,目前全县规模养殖场粪污治理设施设备配套率已达100%,畜禽粪污资源化综合利用率稳步提升至81.56%以上,粪污从收集、处理到还田利用的链条体系日趋完善,为污水转为肥水筑牢了坚实阶梯。
三是转养殖为种植。“畜-粪-X(茶、果、菜、林)”循环模式的推广,让粪污完成了“从养殖到种植”的华丽蜕变,真正化作滋养大地的“春泥”。养殖场粪便经化粪池发酵,摇身变为有机肥,精准滋养茶园、果园、菜地,施入田间,既替代化肥减少投入,更以天然肥力唤醒土壤活力,让土壤有机质逐年提升,农作物品质实现质的提升,市场认可度显著提高,农产品溢价空间随之有效拓宽,优质优价的效应愈发凸显。与此同时,粪污通过管道收集、集中处理实现了“零直排”,过去随意倾倒导致的农田板结、水域富营养化等问题得到根本扭转,部分重点区域水质明显改善,农田土壤更显肥沃,“水清岸绿、田肥苗壮”的生态图景日益清晰,真正构建起“养殖产粪不污染、粪肥还田促增收”的农业绿色循环新格局。
荔波的“粪”转实践,正是生态与经济同频共振的生动注脚。这朵由“粪”转春泥滋养的“双生花”,正以愈发绚烂的姿态,在“三转三为”的巧思实践中,结出更多惠民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