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图片新闻

荔波这个“青梅小镇”,藏着让人向往的烟火人间!

发布时间:2025-07-24 10:40:41 文章字号:[] 视力保护色:

在荔波

有着一个仿佛仙人隐逸的幽静村落

被誉为“野梅之乡”

有着“青梅小镇”的美称

让我们走进这座村落

一起来了解它的故事吧

↓↓↓



放眼望去,雾气缭绕,山下的小镇若隐若现,仿佛置身于仙人隐逸的幽静村落之中。

荔波县黎明关水族乡懂朋村,作为洞塘集镇的核心地带,是由新街村、懂朋村和三合村合并而成的一个综合性村落。全村总面积49.65平方公里,有耕地3291.79亩,林地13633亩。懂朋村系以水族为主的民族杂居的自然村寨,全村20个村民小组33个自然村寨,聚居着409户1622人。



这里的地貌独特,地形向界城谷、背斜成山,形成山地与谷地由西向东相间排列,主要山脉和水系沿地质构造走向发育,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

它有着“青梅小镇”的美称,村落被青山绿水环抱着,仿佛一幅美丽的画卷,让人心驰神往。



梅好时光,这里风景独好


被誉为“野梅之乡”的懂朋村,有着“青梅小镇”的美称,每年冬季,梅花盛开,如同画卷般绚丽,给这个静谧的村庄披上了诗意的色彩。



荔波万亩梅原景区位于黎明关水乡木朝村、懂朋村境内,景区地处世界自然遗产地核心区和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覆盖率达到91.58%,地形地貌以伏流、洞穴、暗河、峡谷、洼地、锥状和塔状山峰为特征,万亩梅原天然生长着两万多亩野生梅树,树龄在200年以上的珍稀古梅不下数百棵,素有十里梅海、万亩梅林之称,是全国最大的集中连片的野生梅林,有“中国野生梅之乡”之称,目前共有木朝岜町梅园、懂朋岜莲、古梅园等野生梅基地等景点。每年1月中旬,万亩梅原景区梅花丛丛簇簇竞相开放,花期长达一个多月,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观赏。自2006年以来,荔波已连续举办20届梅花节,成为荔波冬春季一张响亮的旅游名片,期间每天游客达两万人。

每到梅花节,懂朋村洞塘青梅小镇便热闹非凡。街上游人如织,有的驻足观赏精彩演出,有的忙着选购特色农产,一派热闹景象。演艺活动在洞塘中心广场上演,当地群众为庆祝梅花节的到来,自编自演多个节目,展现淳朴热情的民风民俗,吸引游客前来观看,节日氛围浓厚。



充分利用好荔波丰富的野生梅资源,持续打造荔波梅花主题活动品牌,丰富产品内涵,提升品牌形象,推动文旅产业发展。通过梅花节拉动冬春季旅游市场,吸引境内外游客到荔波观光旅游。同时,以梅花节系列活动促进荔波农产品销售,充分发挥梅花节庆社会、经济、生态综合效益。



除了“梅花”盛景,佛祖岩、人头坡、将军山、五指峰和打卦岩等地标性的自然地貌,每个都有自己的传说和故事,仿佛在诉说着大地的秘密。它们既是村民们日常劳作的背景,也是探索自然和寻找灵感的源泉。



历史悠久,藏着岁月故事


走进懂朋村洞塘集镇,一排排民居青砖黛瓦,典雅的民国风建筑风格,透露出浓郁的民族特色和传统韵味,自带一种怀旧的风情,脚下踩着青石板街,仿佛经历了一场时空穿越。

懂朋村,一个历史悠久的村落,这里居住着布依、水等多个少数民族,他们和谐共生,共同创造了多彩的民族文化。唐代,懂朋村已形成聚落,村民们以刀耕火种的方式开荒拓土,形成最初的村落格局。

这里,位于黔桂古道的战略要冲,这条古道曾经是连接广东、广西与内陆省份的重要通道,使得懂朋村成为物资交流与文化传播的交汇点,孕育出了丰富的物产,如青梅、干竹笋、腊肉和各种美味的干米粉。明清之际,懂朋村因其地处交通要道,逐渐发展成为小有名气的市集,各地商人纷至沓来,带来了不同的风俗和技艺,极大地丰富了村里的文化底蕴。




历史在这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北宋蒙赶揭竿,清太平军攻邑、潘新简举义旗、提督冯子材伐民国间、滇军赴粤、红军入黔、国军抗倭、解放大军剿匪、历代烽烟,懂朋村见证了无数风云变幻。这些历史事件不仅刻画了村庄的沧桑,也让它的文化内涵更为厚重。



进入20世纪,尤其是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建设浪潮中,懂朋村与其他农村一道,经历了土地改革和集体经济的时代洗礼,农田水利、教育卫生等领域有了显著进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懂朋村以其原生态的自然景观,逐渐吸引了国内外游客的目光。近年来,得益于政府对自然遗产的保护和乡村旅游的推广,懂朋村的古建筑得以修缮。


产业振兴,带动村民致富


沿着盘山公路蜿蜒而上,来到通草种植基地,成片的通草撑开枝叶,一簇一簇相拥着。

“你看,那个一片片叶子大大的就是通草!”懂朋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陆瑞奇指着车窗外一大片灌木丛说。往外瞧去,只见一株株通草笔直向上生长,荷叶般大小的枝叶在杆尖散开,一簇簇煞是好看。



发展一个产业,带动一方经济,富裕一方百姓。懂朋村积极探索发展道路,打造特色产业,推进农业产业发展。如今,通草已经成为懂朋村致富的“新秀”。

通草种植简单,利用荒山、荒坡就可以种植;一般不用除草、松土等工序,成长过程中简单施一点肥;后期的管理成本低,较为粗放,适合懂朋村的气候和土壤。同时耐储存,不受天气的影响,农户可以在价格合适的时候出售。



“我家种有50余亩通草,年平均收益10万余元,我还想着扩大规模呢!”韦远明笑着说,种一次可以管七八年,今年砍了明年根系又发新芽。韦远明喜滋滋地给记者算起了“致富帐”,目前种植通草一亩产50斤,一斤75元左右,一亩地的产值就达到3800余元,比在家种植水稻、玉米要好的多。



几年间,从一户种植到专业合作社成立,从几亩到数百亩,生长于山间田地的通草,打开了懂朋村与外面世界沟通连接的一扇窗,也拓宽了群众的致富路。

近年来,懂朋村以“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发展产业,大力发展通草产业,在合作社的带动下,目前全村通草种植户109户,种植面积650亩,亩收入3500元。在产销对接方面,合作社在贵州、广西、福建等省份都有合作商家,销售渠道畅通。同时,结合青梅产业,引导群众发展青梅种植面积达4000亩。



如今的懂朋村,干净整洁的水泥路串起一个个美丽村组,山头的青梅树郁郁葱葱,通草地铺展着连片绿意,罗汉果、香椿、刺嫩芽等产业示范基地里更孕育着蓬勃生机。这片土地正生动书写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篇章。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