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乡镇动态

【基层治理】院坝里头听民声,益觉村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发布时间:2025-09-28 09:25:34 文章字号:[] 视力保护色:

乡村振兴,治理是基础;基层善治,关键在赢得民心。在乡村振兴全面推进的今天,如何确保政策精准实施、治理深入民心?甲良镇益觉村通过一次次“院坝会”作出了有力回应——驻村第一书记带领村支两委、驻村工作队,把“会议室”设到村民家门口,用拉家常的温情模式,倾听民声、凝聚共识、共商发展,让小小的“院坝”承载起基层“大治理”,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院坝议事听民声,凝聚治理共识



益觉村的院坝会绝非“走过场”的形式主义,而是村民唱主角的治理实践:无严肃布置、无刻板讲稿,干群围坐小板凳,你一言我一语把村寨发展关键事聊透聊实。聊村寨环境整治,村民主动提议“自家门口干净了,客人来都舒心”“咱们比着干,把卫生死角全清了”;谈到移风易俗,大家更是掏心窝子说话:“以前办丧事讲排场,请戏班、摆几十桌,钱花光了还得欠账,不如把钱用在给老人治病、给娃攒学费上”“现在娶媳妇要几十万彩礼,年轻人刚结婚就背债,这风气不改不行”。就这样,从“要村民改”到“村民主动要改”,益觉村把村规民约的制定权交到村民手里,让治理既有规有矩,更暖人心窝。



积分激励强动力,健全长效机制



“环境卫生积分能换洗衣粉、食用油?”院坝会上,积分兑换机制的公布,瞬间点燃了村民的参与热情。这可不是简单的“做好事给奖励”,而是益觉村为了破解“治理一阵风、过后就反弹”的痛点,专门搭起的精细化框架——村民主动清扫公共区域、践行婚事新办或丧事简办、配合村里的土地确权、森林防火等工作,每完成一件,都能按规定累积积分;等积分达到一定数额,就能到村部兑换洗衣粉、食用油、洗洁精这些日常用得上的物资。

这小小的积分,就像一根“连心绳”,把原本“站在边上看”的村民,都拉成了“撸起袖子干”的参与者。以前村里搞环境整治,得干部挨家喊;现在不用催,村民们早上起来就会顺手清扫门口的路,遇到垃圾多的地方还会互相帮忙。“人人出力、人人得利”的想法,慢慢成了益觉村的共识,环境整治也从“集中清理”变成了“日常守护”。



政策上门解民忧,筑牢惠民根基



除了聊发展,院坝会还是村民的“政策答疑站”。土地确权怎么保障自家的“饭碗田”?山上的野生动物糟蹋庄稼该咋办?夏天到了孩子防溺水要注意啥?这些村民最关心、最犯嘀咕的事,干部们从不说“文件上是这么写的”,而是用大白话拆解,用身边事举例。

有村民担心“土地确权后租给别人种,万一要不回来咋办”,干部就打了个通俗的比方:“土地确权就像给你家的地办了张‘身份证’,租出去有正规合同,到期了就能依法收回来;就算你想在地里种果树、搞养殖,也能放心投入,不怕以后说不清归属。”从生产生活到安全防范,从生态保护到资源管理,益觉村把政策“嚼碎掰开”送到村民身边,织密了一张接地气的“惠民服务网”,让群众听得明白、记得清楚、用得上手,生活更有底气,未来更有奔头。

一场场院坝会,是益觉村基层治理的小窗口,更是甲良镇推进乡村振兴的实举措。当干群距离在唠家常中不断拉近,当村民归属感在参与中持续增强,益觉村的乡村振兴之路,正越走越宽广。

这份用家常话解难题、用小机制促长效的“益觉经验”,不仅是基层治理的生动范本,更为更多乡村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的思路——在乡村振兴的赛道上,只要扎根群众、贴近民心,就能绘就产业旺、环境美、乡风正、村民富的美好图景!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