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波县民宗局关于县十七届人大二次会议 第75号建议的答复(A)
索 引 号: | 000014349/2020-725521 | 信息分类: | 建议提案办理 |
发布机构: | 生成日期: | 2018-07-30 | |
文 号: | 荔民宗议复字〔2018〕1号 | 是否有效: | |
名 称: | 荔波县民宗局关于县十七届人大二次会议 第75号建议的答复(A) |
潘泽优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关于加强少数民族村寨保护和发展的建议》的建议收悉。感谢您对我县少数民族村寨保护和发展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现就建议的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根据中央、省、州相关政策要求,在荔波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荔波县民族特色村寨建设工作稳步推进。现将我县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和发展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已命名挂牌的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1.国家级:拉片、董蒙、水葩古寨。
2.省级:水利大寨、拉内、大土苗寨、联江寨票、联山湾、水甫恩铭故里、原生水寨、板寨瑶寨、丙花者吕。
目前,建成少数民族特色村寨6个,分别为:董蒙、拉片、大土苗寨、水甫水族特色村寨、水葩、水利。
(二)正在申报的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目前正在申报的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朝阳镇(寨莪、岜马、洪江),佳荣镇(坤地、拉毛拉亮、拉易、水维),黎明关(德门、江风、太吉、尧古),小七孔镇(驾欧集镇、尧花丙楼、巴竹、觉巩),瑶山瑶族乡(梦柳风情小镇),茂兰镇(长寨、瑶麓、水庆、瑶埃),玉屏街道(下白岩、福利、拉鱼、水春、杨柳),甲良镇(拉街、拉料)等27个民族特色村寨。
二、采取的措施
1.打造新亮点--拉片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建设,推动荔波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
2.保护原生态--菇类村董蒙民族村寨保护与建设,扶持人口数量较少民族脱贫。
3.旅游农家乐振兴乡村--在樟江河沿岸生态经济示范带发展乡村旅游业,打造拉鱼、福利、白岩、寨莪等樟江沿岸民族村寨。
4.城镇建设与民族文化交融--拉内、瑶麓、甲良、驾欧集镇等民族村寨,大力发展小城镇建设,带动地域经济发展。
5.水族文化窗口--水利、水葩民族村寨,打造和挖掘水族文化元素,促进水族村寨的建设发展。
6.打造户外徒步民俗生态体验游品牌--大土苗族村寨,带动地区旅游产业发展,促进月亮山脱贫攻坚。
7.打造“恩铭故里.原生水寨”--水甫村水甫大寨,发扬红色文化,提升荔波县全域旅游品质。
8.打造布依风情特色小镇--梦柳,实施移民搬迁助推脱贫攻坚。
9.开展民族村寨节点规划,为把正在申报及即将保护建设的民族特色村寨有可操作性指导,正在开展茂兰镇尧朝村长寨民族村寨、玉屏街道水功村杨柳民族村寨、佳荣拉易“水家圣地”可操作性节点规划,目前已出初稿。
三、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上述民族村寨,是荔波县根据地区少数民族特色重点保护建设和计划打造的民族村寨。此外,还有新农村建设、一事一议等重点打造的村寨,如八烂、拉岜、小傲、甲良等。但纵观所有已经开始建设的民族村寨,还有很多需要改善的地方。
(一)民族文化资源开发不足
荔波是少数民族聚居县,拥有诸如水书古籍文化、布依文古籍文化、瑶文化、苗族芦笙舞及布依、水、苗、瑶民族传统节日等具有较大的地区特色和独特的民族特色,而建筑风格、语言、服饰、传统节日、习俗等是与外界文化差异的突显点,对外来游客具有较大的吸引力,是人文旅游资源中的优势资源。但在民族村寨建设中,主要着力于基础设施硬件的建设,这些可持续发展的原生态优势资源有待进一步开发挖掘。
(二)项目资金缺口较大
就上述民族村寨来说,一方面村级集体经济基础普遍薄弱,农民收入普遍较低,自主投入能力不足,加之县乡财力有限,对民族村寨的后续建设投入仍显不足;另一方面上级有关部门投入资金也较少,如我县7个被省民宗委列入500个重点打造民族村寨中,目前得到资金投入建设,但资金投入量不够,每年投入的资金量仅有几十万元。由于民族村寨建设涉及到方方面面,所需资金较多,因而项目资金缺口仍较大。
(三)村庄治理仍需加强
由于以前没有进行专业的建设规划,农户住宅分散零乱,群众环境意识和卫生意识较差,柴草、农机具、家具等物品随意摆放,圈舍建设不规范,人畜混杂,脏乱差现象严重,村庄治理仍需加强。
(四)群众素质亟待提高
少数民族群众受教育普遍较低,接受新事物、新技术能力较差,科技知识缺乏,特别是一些长年累积起来的不良习惯一时很难立即纠正。
(五)经营零散,产业化、市场化不足
民族村寨建设后,虽然进行了相应的经营引导和小额贷款扶助,但总体来说,仍然是以单个农户为主,零散经营,没有形成产业化、市场化。同时,由于缺乏中长期的经营策略规划,农户经营仍存在相当的盲目性。
(六)规划缺乏专业指导
由于缺乏民族文化和旅游方面的专业指导,民族村寨建设规划项目主要是环境整治多,彰显民族特色并适应旅游需要的项目设计得很少。
四、下步建设设想
当前,针对少数民族村寨建设工作,我县拟从以下几个方面,继续推进此项工作。
(一)强化特色文化
通过实施“四六工程”(布、水、苗、瑶四个民族,服饰、建筑、饮食、礼仪、歌舞、环境六方面文化形态),为民族村寨注入特色民族文化元素。
(二)加强文化挖掘
以民族研究所为主导,布、水、苗、瑶四家学会辅助,组织一支民族文化研究队伍,专门研究、挖掘民族村寨特色少数民族文化,为每一个民族村寨找到独一无二的民族文化“灵魂”,使之成为独特民族文化的唯一、旅客的必游之地。
(三)分类规划建设
以民族村寨为窗口和载体,全面展示、演绎荔波特色民族文化。具体是:玉屏街道办事处下白岩、福利、水春,黎明关水族乡拉内村,小七孔镇联山湾、寨票,甲良者吕、茂兰镇尧朝村长寨为布依族特色文化村;玉屏街道办事处水利大寨、水甫、水葩、水功杨柳,黎明关水族乡太吉、德门等为水族特色文化村;瑶山乡董蒙和拉片、茂兰瑶麓村、瑶埃,黎明关水族乡板寨瑶寨为瑶族特色文化村;佳荣镇大土苗寨、水维为苗族特色文化村。目前已完成建设或正在规划建设中。下步即将邀请民族文化专家、旅游开发专家进行指导,在民族村寨中策划设计一批既彰显民族特色文化又适应旅游需要的项目,增加民族村寨的旅游魅力。
(四)整合资金打造
整合财政、住建、水务、旅游、民宗、发改、文体广电、农工、工信、环保等各部门资金,集中打造规划的民族村寨。
(五)引入市场运作
在民族特色村寨建设达到一定规模后,将资产转入当地村委会或农民合作社,再以合伙、参股或承包等方式引入专业公司管理,市场化运作。
荔波县民族宗教事务局
2018年7月30日
(附注:公开发布)
(联系人:潘星财,联系电话:13885443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