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养鱼管理注意事项
一、水质管理
1、水位控制:水稻分蘖期保持浅水位(5-10厘米),促进根系发育;孕穗期加深至15-20厘米,满足鱼类活动需求。
2、水质调节:定期加注新水(每周1次,每次换1/3),保持水质清新;避免使用化肥、农药后水质恶化,可种植水草(如轮叶黑藻)净化水质。
二、投喂与施肥
1、投喂要点:选择鱼专用饲料或米糠、麦麸等,每日投喂量为鱼体重的3%-5%,早晚各1次,避免过量污染水质。
2、施肥原则:优先使用有机肥(如腐熟粪肥),少用化肥(每亩每次不超过5公斤尿素),防止鱼类缺氧。
三、农药使用禁忌
1、 禁用农药:敌百虫、菊酯类(如氯氰菊酯)、五氯酚钠等对鱼类高毒,需避免使用。
2、安全用药:选用低毒农药(如井冈霉素、阿维菌素),喷药时尽量喷在稻叶上,或在阴天、傍晚施药,减少药物入水量。
四、鱼类日常管理
1、鱼种选择:优先选耐低氧、杂食性鱼类(鲤鱼、草鱼),每亩放养鱼种50-100尾,避免密度过高。
2、防逃与敌害:田埂加固防坍塌,进出水口安装密网(孔径0.5厘米),防止鱼跳出或蛇、鸟、黄鳝等敌害侵入。
五、病害防治
1、预防措施:鱼种入田前用3%食盐水浸浴5-10分钟消毒;定期泼洒生石灰(每亩10-15公斤)调节水质,减少细菌滋生。
2、 及时处理:发现鱼浮头(缺氧)时,立即加注新水;若出现病鱼,隔离后用二氧化氯等水产专用药治疗,避免交叉感染。
六、收割与捕捞
1、水稻收割:收割前1-2周降低水位,让鱼集中到鱼沟或鱼坑中,避免机械损伤。
2、鱼类捕捞:水稻收割后排水捕捞,或保留部分深水区域越冬,为次年养殖留种。
通过科学管理,可实现“稻鱼共生”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