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波县“四化”提升桑蚕产业附加值
为做大做强桑蚕全产业链,增加桑蚕产业附加值,荔波县充分利用桑芽、果、枝、叶研发桑树新产品,延伸拓展种桑养蚕产业链,最大限度挖掘经济效益,打破“初级产品价格低、市场产品品种少、深加工能力不足”瓶颈。
一是化芽为菜。桑树顶端采摘制成桑芽菜,桑树下部分老叶养蚕,充分发挥桑树最大经济价值。荔波小七孔镇桑芽菜加工厂生产线至今年5月开始运行来,每天近150名采摘工利用早晨6--9时的时段为加工厂运进加工新鲜桑芽菜5吨左右,务工收入12000元。一年一株桑树可采摘桑芽15次左右,每亩每年可采摘桑芽3000斤左右,按市场价16元/斤计算,每亩桑芽产值在4--5万元。
二是化叶为茶。围绕 “一片桑叶”大做产业文章,引领贫困群众找到了脱贫致富的新路子。采取直销店+合作社+贫困户的桑茶生产、销售模式,将桑茶生产的各个环节分解,由贫困户承担种桑、采摘、加工、包装等相应生产环节,相互之间构成上下游供应链关系,通过直销店销售,现已开发桑茶类产品4种,甲良制茶生产车间又在改装扩建。
三是化果为宝。结合旅游目的地优势,引进果桑品种,把桑葚打造为荔波特色水果。全县已建成茂兰、黎明关乡果桑示范基地1500余亩,年产桑葚可达150万斤,年产值1200万元,正在建设桑葚果干、果酒等周边产品生产线6条,建成后新增产值可达8000万元/年。
四是化枝为菌。将桑树每年冬季剪枝、疏枝剪下的桑树枝条研粉用来加工成菌棒、有机肥等产品,现已新建菌棒培育室7000平方米。通过桑树副产物的综合利用,开发周边产品达20余种,延伸产业链6条,每年每亩产生附加值2000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