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全域荔波 » 景点推荐

与山野为邻,和樟江作伴!荔波有个神仙村落,你去过吗?

发布时间:2025-01-07 11:40:29 文章字号:[] 视力保护色:

荔波有个风景如画的村落

那里依山傍水、环境优美

今天,一起来了解它的美吧!

↓↓↓

村庄百态,各美其美。穿梭荔波大地,领略一番乡村的景致。

荔波有个风景如画的村落,位于县城西南面,坐落在樟江沿河两岸,玉带环腰、山水相映、宁静祥和的自然田园风光,吸引了无数游客的目光。

荔波县朝阳镇板麦村,全村土地面积23.5平方公里,共有13个自然寨,

17个村民小组631户2539人。

板麦村得名于清朝,布依族占总人口数90%;其他民族人口多为婚姻迁入。村落依山傍水,环境优美,资源非常丰富,村民热情好客,民风淳朴。


在漫漫时光中 回想板麦的古往今来

在漫漫时光中,也许是村口的板麦桥,是眼前一块块泛起涟漪的油菜花田,或是小时候曾经爬过的大树……村庄的每一块土地或物件,仿佛都在诉说你和我的故事,背后的乡愁记忆,叩击心灵。

板麦村历史文化非常悠久,名为劳州洞莪地。清顺治元至民国19年(1640-1930年)为洞莪地。民国20年至32年(1936年)属董盖乡第二保。民国32年(1943年)属董盖乡第一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1年至1957年为董盖乡洞莪村。1958年合并建立红旗人民公社,12月设为朝阳人民公社董盖管理区。

1961年董盖管理区合并到王蒙公社,董盖管理区分成为洞莪大队、板麦大队。1963年3月,根据州人委办刘字(63)81号文件,恢复王蒙乡建置,实行乡社合一,属朝阳区。1991年建撤并后,把王蒙乡的洞莪村、板麦村并入朝阳镇,1996年洞莪村、板麦村合并为板麦村至今,组建成朝阳镇共辖板麦村、岜马村、朝阳村、八烂村、山江村、洪江村6个村。


在板麦村,有个“回想居”,是村民何想居将自家老屋捐出,建设成为乡愁展馆,馆内陈列着改革开放前村民旧时的生活用品和劳动所用工具。取名“回想居”,意为回想当年艰苦的生活状况。通过对比现在与过去,提醒群众现在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在民俗传承中 读懂板麦的春夏秋冬

说起布依族,人们会想到别具特色的布依土布。土布制作是板麦布依族的传统手工技艺。一块上好的布依土布,要经过弹棉花、滚棉条,纺线、挽线、煮线、染色,绕线、梳理、布经,上织布机织布等多道传统工艺,最后才能得到完美的土布产品。每一块老土布都是一个故事,在土布的经纬当中,织进了时光,织进了母亲和家族的爱与不舍。

除了布艺,板麦布依族妇女擅长刺绣,常把自己精致的刺绣品,包括衣襟、袖口、花边、绣花鞋、帐沿、枕套、围 腰、背带等,作为珍贵礼物或美好的象征。而在这些刺绣品中,妇女们对衣背花,即用于背小孩用的背带布,极为珍视,因为这种衣背花的刺绣,特别讲究针法和花纹图案的对称和工整。一幅衣背花往往要在熟练刺绣能手的指导下,经过多次反复实践才能完成,而且常常是在谈恋爱时就把自己的美好愿望和纯挚的感情,绣织在这些精美的图案上面。此外,有些能干的外婆,每当在第一个外孙满月时,习惯上也要送去这样一幅刺绣的背带,作为庆贺小外孙茁壮成长之喜礼。

布依民族是一个善于用歌声表达自己情怀的民族,只要有生活,就有他们的音乐和歌唱。板麦村由于历史发展的原因、地理环境的影响、地方土语的特点,酿成了自己体裁不同、风格独特、音调别致的布依族民歌,这种歌调当地布依族自称为“问侗”(即侗歌),实际上它是区别于荔波当地布依歌的一种调子,与黔东南的“侗歌”又有着明显的区别,而与独山县的麻尾、南丹县的六寨一带的布依歌却有些相似。

而仅是酒歌,就分有劝酒歌、定亲歌、送亲歌、接亲歌、起房歌、敬老人歌等,这些酒歌朴实大方,讲礼好客,多姿多彩,生动有力地反映了当地布依人特有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以及礼仪禁忌。

从年头至年尾,人们在独特的岁时节俗中读懂板麦的春夏秋冬。布依族“四月八”“六月六”“七月半”“九月九”等民族传统文化保存良好,其中以“六月六姑妈回娘家尽孝节”尤为隆重,每年的农历“六月六”,板麦村外嫁的“姑妈”们都会带上糯食、肉类、鸡鸭、甜酒等回娘家孝敬父母。


在产业振兴中 展望板麦的美丽蜕变

门前是蜿蜒流淌的樟江河水,可坐观云卷云舒,静赏连绵群山。板麦村位于樟江风景名胜带的上游,是荔波旅游胜地的核心区域,依托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结合沿河观光带、赛娥露营基地以及传统布依村落等丰富旅游资源,大力推动发展乡村旅游服务接待产业。

旷野中的闲静,极容易让人联想到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近年来,沐兰坊归乡度假民宿、荔波齐宿·拉咖瑶族主题民宿等精品民宿、度假庄园选择在板麦村扎根,催生了这个美丽乡村的“民宿经济”。

民宿隐匿于青山绿水间,置身理想中的田园处。2015年,得益于荔波县举办全省旅发大会的契机,荔波县委、县政府引入项目,打造赛娥风情湾,建成沐兰坊归乡度假民宿,2017年荔波县委、县政府招商引资提质进行提质改造。依托板麦赛娥优美的自然资源,建设小木屋度假群、民宿星级酒店、生态度假疗养园、静心茶庄等配套服务设施,完善道路交通、山地游步道等基础设施。坊内建有静心茶庄、民宿星级酒店、生态度假疗养园、小木屋度假群等配套服务设施,是一个集生态观光、乡村休闲、户外运动等民宿体验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度假养生区。

一家家乡村民宿在板麦不断涌现,以民宿为代表的乡村旅游业成为激活乡村经济“新引擎”。同时,板麦村大力发展特色种养殖业,从单一的农业种植模式转变为产业综合调整开发模式。2020年来,板麦村通过争取项目扶持建成村集体11.5亩稻花鱼基地,带动周边群众发展稻花鱼130亩,积极盘活闲置土地、大棚等资产建成百果园基地,种植百香果、蜂糖李、蔬菜等16亩,带动群众发展种植蜂糖李200亩,种植柚子、枇杷、板栗等1000多亩;盘活闲置土地、大棚等资产种植百香果、蔬菜16亩带动群众务工400余人次。并持续巩固发展特色养殖业,目前全村有黑山羊养殖场5家、生态牛养殖场2家、黑毛猪养殖场5家。2022年,又多方筹集资金建成村集体经济实体浪波湾旅游产业后续孵化基地。


记得住乡愁,看得见未来。“产业之花”在这片土地上生长结果,奏响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最强音”。板麦村正努力让当地村民以及更多来到这里的人们,在徜徉绿水青山间,感受乡村田园生活,能够“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