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通知公告

荔波县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工作自查报告

发布时间:2017-12-03 10:16:43 文章字号:[] 视力保护色:

        根据《贵州省县域义务教育均衡督导评估实施办法(修订)》以及《省教育厅  省财政厅  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印发深入推进全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意见的通知文件要求,我县对照《贵州省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工作规程(修订)》,认真开展了自查自评,现将自查自评情况报告如下:

一、社会经济和教育发展概况

荔波县位于贵州南部,总面积2431.8平方公里,辖1个街道办事处5镇2乡,94个行政村,6个居委会。总人口17.55万人,主要为布依族、水族、汉族、苗族、瑶族,少数民族人口占92%。2014—2015学年度,全县普通高中1所,中等职业学校1所,初级中学7所,小学39所,教学点43个,幼儿园21;在校学生32941人,其中普高学生4628人,中职学生3542人初中生7598人,小学生12162人,在园(班)幼儿5011人全县教职工2061人,其中小学773人,初中501人;全县专任教师1865人,其中小学728人,初中458人

近几年来,在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下,我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地位,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全县各类学校办学条件明显改善,中小学布局调整更为合理,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显著提高,义务教育得到巩固提升,中考、高考成绩逐年攀升,全县教育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2009年作为贵州省六个受检县之一接受“两基”国检2012年通过省政府“义务教育初步均衡发展”评估验收2015年6月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通过省级评估验收

  二、主要指标达标情况与自查自评情况

1.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条件达标状况2014年,生均校舍面积生均体育活动场地面积、寄宿生人均宿舍面积、生均图书册数、教学实验仪器设备值、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台数、专任教师与学生比、班班通设施配置、平均班额等九项指标对7所初中、18所中心小学、21所完小进行逐项评估,九项指标全部达标。

按照《贵州省县域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条件评估指标体系(修订)》对上述学校逐项进行量化打分,最低得分都在90分以上小学应达标39所,实达标39所达标率100%;初中应达标7所,实达标7所,达标率100%。

  2.义务教育校际间均衡状况:我县根据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差异系数计算标准,对全县义务教育校际间资源配置均衡8项指标的差异系数进行测算,2014—2015学年度小学综合差异系数为0.339,初中综合差异系数为0.183,均在省和教育部规定的差异系数小学0.65、初中0.55的指标要求内。

3.县级政府考核主要指标状况:2014—2015学年度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比例为100%;视力、听力、智力三残儿童少年入学率为88.8%;优质普通高中招生名额分配到县域内初中学校的比例为50%;小学六年巩固率为95.02%;初中三年巩固率为95.23%;义务教育阶段校长、教师交流率达23.78%;学生每天在校体育锻炼时间1小时以上;小学、初中体质健康及格率分别为96.16%91.19%;县人民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的自评得分为99分。

4.公众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满意度调查情况:在县级自查自评中,参照省验收要求按人口比例和测评类别共发放公众满意度测评卷610份,收回605份,其中小学生家长208份,初中生家长88份,小学校长59份,初中校长14份,小学教师106份,初中教师35份,人大代表16份,政协委员12份,其他群众67份。综合满意度为97.52%具体情况是:小学生家长有6人不满意,不满意率2.88%,初中生家长7人不满意,不满意率7.95%人大代表1人不满意,不满意率3.57%,其他群众1人不满意,不满意率1.49%,其余的类别满意率均为100%

三、主要做法和经验

(一)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是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组织保证

1.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机制,把教育优先发展落到实处。我县多年来一直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全面落实“三保障三优先”,确保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有序推进。一是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各乡镇和涉教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确保机构保障到位。二是出台了《荔波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荔波县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方案》等文件,确保制度保障到位。三是制定了《荔波县教育经费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确保经费保障到位。“三优先”就是县委、县政府切实做到用钱优先安排、用地优先规划、用人优先研究。凡是教育需要的钱,都不折不扣的优先拨付,凡是教育需要的土地,都调整规划优先划拨,凡是教育需要的人,都创造条件优先招用。

2.健全经费保障机制,依法实现“三个增长”。进一步完善“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切实做到教育经费优先研究,优先预算,优先拨付一是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依法确保教育经费“三个增长”。2011年、2012年、2013年,财政经常性收入分别为11632万元、12832万元、12640万元;义务教育拨款分别为15097万元、 13855万元、15544万元;小学生均教育事业费分别为53626849元、8057元,初中生均教育事业费分别为48205561元、6655小学生均公用经费569.37元、600.54元、663.45元,初中生均公用经费758.19元、763.43802.63二是教育税费按省规定拨付教育。2011、2012年、2013年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共2082万元,全额拨付教育。2011年、2012年、2013年城市维护建设税拨付教育共120万元,每年拨付比例超过省5%的规定。三是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金按50%拨付教育。2011、2012年、2013年,每年拨付教育360万元,拨付比例均超过50%。四是教师工资全额纳入财政预算,按月足额发放,从未出现拖欠现象。建立教师绩效工资向边远学校倾斜政策,鼓励农村边远地区教师安心工作。

3.健全控辍保学责任制,提高义务教育普及程度。我县采取“立体式”控辍模式严把辍学关,将学生辍学率控制在省定指标以内。“立体控辍”就是:一是全员参与,实施控辍保学“双线目标责任制”,以县政府、乡(镇)政府和村委会为一线和以县教育局学校为一线,层层签订“七长”责任书使义务教育的“控保学责任落实到人,达到全员参与。二是管理控辍,学校实行精细化管理,加强学校“六化四园”建设,让美丽的校园吸引学生。三是质量控辍,建立高效课堂,增强课堂吸引力,使每一个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感受学习乐趣,让精彩的课堂吸引学生。四是情感控辍,开展“我把学生当家人,学生把我当亲人”主题活动,号召广大教师加强与学生情感交流,走近学生的心灵,倾听学生的心声,用浓浓的亲情留住学生五是减负控辍,严格执行省教育厅85号文件,切实做到“八个严控”,全面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让学生学得快乐,玩得开心,留恋学校。六是扶困控辍,除认真落实“两免一补”政策积极争取社会各界爱心团体、个人的大力支持,捐助贫困学生。同时,充分发挥荔波县贫困学生助学奖励基金”的作用,每年资助家庭贫困的学生,让其安心上学,切实兑现“绝不让一个适龄儿童、少年因贫困而失学”的承诺。

4.高度关注弱势群体,保障学生入学机会公平一是严格执行义务教育学校“免试就近入学”原则,严禁择校择班,严禁办重点班、实验班,小学毕业生实行整班移交到初中,初中毕业生实行配额招生,努力实现教育公平。二是严格执行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政策,出台了《荔波县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规定》,将荔波二中、朝阳中学、荔波一小、荔波三小作为接收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指定学校,确保每个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都能入学,切实贯彻以“流入地为主、公办学校为主”政策,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的比例100%。三是关爱留守儿童,在硬件上已建成8所高规格的留守儿童之家,还有23所正在建设之中。在软件上,各学校都建立了留守儿童档案,开展“一对一”结对帮扶,添置了亲情电话,建立了心理健康辅导室,开展为留守儿童洗头、理发、过生日、洗被子等温馨活动。

(二)合理调整学校布局,大力改善办学条件是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物质基础

1.科学调整学校布局,整合义务教育资源。制定了《荔波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布局调整规划(2010-2015)》积极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布局调整。通过“撤、迁、并、建、扩、改”等有效途径,整合教育资源,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在县城建设开发中,把最好的地段留给学校,先后新建了三小、二中、一小、二幼、三幼,目前正在新建一幼、三中,实现了学校与居民区同步建设和发展。在农村学校布局调整中,撤并一批生源不足、办学条件较差、教育质量较低的小学和初中,加强乡镇初中、中心完小和人口相对集中的村级完小建设使学校布局进一步科学合理,实现了结构、规模、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

  2.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借助“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薄弱学校改造工程”、“地质灾害学校搬迁治理工程”、“‘4+2’教育突破工程”之契机,2011年2014年共争取到上级专项资金3.76亿实施教育工程项目总建筑面积达34.18万平方米,完成总投资4.82亿其中建成教学楼、学生宿舍等共19.35平方米,改扩建学生食堂69个9157平方米,新建乡镇中心幼儿园19个4.32万平方,教师公租房658套2.55平方米,塑胶运动场19个共7.04平方米,完成优美教室1217间,砌筑围墙1.45米、堡坎1.3万立方米学校办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基本达到建成一所、完善一所、达标一所的建设要求,实现了寄宿制学校人人有床位,教学点校校有食堂,每个乡镇至少建有一所公办幼儿园,教师周转房覆盖农村学校96%以上,所有中学和大型小学建有塑胶运动场的建设目标,成为花小钱办大事的典范

2012至2014年共投入3155.18万元,采购了中小学图书、实验仪器、音体美器材、班班通等设备设施,其中采购图书312.48万元;数、理、化、生、科学等仪器448.41万元;音体美器材及学生床架、课桌椅636.76万元;班班通1757.53万元,全县完小以上的所有学校都开通了班班通目前,我县生均占地面积小学32.72㎡、初中31.31㎡;生均校舍面积小学10.73㎡、初中14.5㎡;生均图书小学26册、初中36册;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台数小学11.9台初中12.6台;9所教学点配置有数字教育资源并运行正常全县农村义务教育基本办学条件明显改善。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有力支撑

1.建立教师补充、交流机制,均衡配置教师资源。一是制定中小学教师补充方案,出台了《关于简化考试程序建立中小学幼儿园音体美学前教育等紧缺薄弱学科教师招聘绿色通道的实施意见》,2012年2014补充小学教师39人,初中教师82人,缓解了我县教师数量不足和结构性缺编问题二是出台《荔波县教育系统支教、交流、跟班学习教师管理考核暂行办法》、《荔波县中小学教师交流方案》2014年义务教育阶段校长、教师交流282人,交流率达23.78%,进一步优化了教师资源配置,促进了全县教育的统筹协调发展。

    2.加强教师培养、培训力度,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2012-2014年共投入教师培训经费308万元,州级以上培训2656人次,县级培训7206人次。派遣大量一线教师到省内外参加培训,选派校长到北京、上海、深圳、武汉等地学校挂职学习,选派农村小学教师参加紧缺学科教师培训邀请刘京海等名师为我县教师、校长作讲座,上示范课组织开展十佳教师、十佳班主任、十佳课改标兵、十佳教学能手等评选活动,举办“校长、教导主任论坛”、“班主任论坛”、“教师论坛”等,为广大教师提供交流、展示、锻炼的平台,全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四)严格依法治教,规范办学行为是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保障

1.加强校园周边环境治理,切实维护校园安全。一是加强警校合作共建平安校园。全县完小以上学校都建有校园警备室,所有校点都法制副校长。二是加强学校安全保卫工作。2012年以来,共招聘专职保安179人,工资主要由县财政承担。为各中学及县城学校安装监控,实行上下学期间交通管制。三是加强校园周边整治。公安、文化、卫生、工商等部门加强对校园周边道路秩序、非法网吧、小卖部、游戏厅、饮食摊点进行整治,使学校周边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四是加强校舍安全和食品卫生进行督促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2.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贯彻落实省教育厅《关于坚决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意见》(黔教基发[2011]85号)文件精神,以“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为抓手,坚持以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为核心,以深化课改、提质增效为基本途径。严格规定学生在校作息时间,严禁利用节假日对学生进行集体补课。开齐开足课程,不得随意增减课时。鼓励和表彰先进学校和优秀教师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全面开展阳光跑操和大课间活动,保证学生每天体育锻炼1小时。

(五)创新工作机制,提升育人质量是我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终极目标

1.积极探索“自主学习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努力提高教学质量近年来,我县不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学习借鉴山东杜郎口中学和昌乐二中课堂教学模式,探索并初步形成了荔波二中51035”、荔波高级中学“163”等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涌现了县二中、茂兰中学、一小、二小等一批课改优秀学校,县二中、茂兰中学被州教科所评为全州课堂教学改革“样本校”, 全县高考、中考总体排名一直位居全州前列。2012年、2013年、2015年荔波高级中学先后有考生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录取,实现了荔波县本土考生录取清华、北大的零的突破。2014年我县高考本科录取率为58.21%,超全省12.78个百分点全州“县(市)高考质量奖”“高考成绩优秀奖”“高考成绩特别奖”2014年中考考生1863人,总分700分以上学生52人,600分以上385人,中考综合成绩位居全州各县(市)第二,获全州教学质量一等奖。

2.大力推进“双轨并行,两单并举,立体教育全覆盖”的育人模式,打造荔波教育升级版。2013年以来,我县创新实施了“双轨并行,两单并举,立体教育全覆盖”的荔波教育模式。所谓 “双轨”,一轨是传统的学校对学生学业知识教育;另一轨是对学生品行养成和实践技能的教育;所谓“两单”,一单是学生学业知识成绩单,另一单是学生品行养成教育和实践技能评价成绩单。这一模式的特点是充分关注学生品行教育、养成教育和技能培养,打破学校和社会的界线,以学校为龙头、家庭为基础、社会为平台,把学校、家庭、社会三个方面力量有机组合起来,形成1+1+1>3的效应,培养能自律、会自理、有孝心、懂感恩、知礼让、爱学习的人格健全、个性阳光的接班人。

   3.大力实施自助营养午餐模式,切实增强学生体质。全面落实“五到位”,打造荔波模式营养午餐,一是机构到位,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的荔波县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工作领导小组二是人员到位,各中小学都增设了膳食中心,配备了专职管理人员,全县配备了工勤人员219人,工勤人与学生比达1:100。三是设施到位,全县所在校点都建有学生食堂,食堂总建筑面积达20922,添置有现代化的炊具用具,安装了舒适美观的学生餐桌。四是安全到位。对大宗原材料的采购实行“四统”,即统招、统购、统配、统送,以确保食品安全。资金管理实行“校财局管”,学校见账不见钱,确保资金安全和人员安全;五是营养到位,启用“学生电子营养师”,每周设计一套学生用餐营养搭配方案,各校每天每餐保一荤、一素、一汤以保证学生营养。目前,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实现“校校有食堂,人人有午餐的荔波营养餐模式。

4.努力打造地方文化特色的校园文化模式充分彰显个性校园为提升学校品位,打造教育品牌,我县大力加强学校文化建设,积极开展特色学校创建活动。在特色创建中,许多学校高度重视民族文化的传承,民族文化元素凸显,如水尧小学的四水文化进校园,佳荣中学的五苗文化进校园,瑶山小学的陀螺文化、瑶族猴鼓舞,瑶麓小学的瑶族打猎舞,翁昂小学的布依傩戏等。此外,在部分学校还将学校特色打造到极致,如觉巩小学的花样跳绳,甲良小学的海量阅读等,充分彰显了“一校一特”的校园个性。

四、当前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的打算

虽然我县教育改革与发展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义务教育朝着“均衡发展、内涵提升”的目标迈进。但与先进县市相比,与教育现代化的要求相比,还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由于近几年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以及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增多等原因,导致县城学校负荷增大二是学校信息化建设、设施设备配套等造成负债,资金缺口大。三是教师队伍年龄结构偏大,学科性缺编依然突出。

今后,我县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创建贵州南部教育强县这一目标,打造“五项教育”,实现“二次腾飞”,切实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科学调整中小学布局规划,加快全县中小学布局调整。加快县三中的建设,尽快将朝阳中学、瑶山中学合并搬进县三中缓解县二中生源拥挤压力立项新建荔波四小,将朝阳小学整体搬入荔波四小,并接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以及有进城读书需求的学生就读。

  2.进一步加大投入,不断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一是强化政府的公共教育责任,完善教育投入稳定增长机制。二是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出资办学、捐资助学。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大力改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

3.高度重视并解决好教师“老龄化”和“结构性缺编”问题。加强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管理,建立有效的教师补充机制,新增教师优先满足农村学校的需求完善教师交流制度建立县域内校长、教师流动机制,促进校际间师资力量的逐步均衡。加强师德师风和专业素质建设,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荔波县人民政府

  2017123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