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波县高桥村“123”工作法助力乡村振兴开新局
近年来,荔波县瑶山瑶族乡高桥村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依托紧邻大、小七孔景区优势,围绕“生态立村、教育兴村、经果富村、旅游强村”的目标定位,结合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通过“坚持一个核心,建立两个机制,明确三个方向”构建“村社合一”发展新格局,为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带动群众增收致富注入强大动力,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奠定了坚实基础,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强大动能。2020年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310余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23万元,年旅游总收入近3亿元,成为荔波县经济发展强村和旅游扶贫示范村。
坚持一个核心,党建引领聚合力。以村党组织为核心,在村党支部的领导下严格按照“村社合一”组建程序,通过清产核资、成员身份确认、折股量化、赋码登记等,成立“荔波县瑶山瑶族乡高桥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从乡党委班子中选派1名工作经验丰富、群众基础好的党员干部到村担任党支部书记,并依法担任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董事长,同时社会化招聘合作社总经理1名,村“两委”班子成员和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管理人员实行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将村集体“三资”全部注入股份经济合作社,让合作社实体化,实现农民双重身份,村内农民既是行政村的村民又是合作社的社员(股东),核定资源资产671.86万元,确认股东2160名,实现全民持股。合作社在村党支部统一领导下,代表村“两委”经营管理村集体资产。
建立两个机制,干事创业有保障。按照“组织共建、发展共商、资源共用、风险共担、成果共享”原则,建立利益联结和考核监督机制,实现村集体、合作社、村民的“三方共赢”。一是健全利益机制。实施合作社纯利润的60%用于股东分红,30%作为合作社公积金(滚动发展资金),5%作为村集体经济收入、村集体公益事业基金,5%作为村两委及合作社管理人员绩效奖金的利益联结机制,合作社发展成效直接同村支两委、经营管理人员、社员的利益挂钩,提高大家参与合作社经营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为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提供制度保障。二是健全监督机制。合作社的经营管理实行民主决策,在资产出租、市场经营管理、产业发展、资金使用、入股分红等重大事项上,充分听取股东意见,一律由董事会提议,股东代表大会商议后方可实行。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由合作社社员、本村党员代表、村民代表共同组成监事会,对成员代表大会决议执行情况、章程执行情况、财务收支情况等进行及时监督,告知理事会,并向所有成员公开。
明确三个方向,发展经济增实效。充分利用地处大、小七孔景区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业,引导和扶持村民发展客栈、民宿、农家旅游接待、餐饮等产业,明确发展方向。一是以资源为导向。将闲置的村办公房、空置商铺、集体水渠、集体土地、森林资源等集体资产资源进行盘活,每年能为村集体增收230余万元。其中村闲置办公房出租每年8万元,空置的3间商铺(36平米)出租每年1.7万元,集体水渠出租每年1万元,近期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积极向上级申请竹筏漂流项目,项目成功后将为村集体经济增收100万元以上。用村集体9.8亩土地置换梦柳布依风情小镇房屋(900平米),用于出租每年至少为村集体经济增收20万元以上。将高桥村梦柳移民安置点扶贫产品展销中心进行对外出租(两层近1500平米,高桥、红光、菇类、拉片4个村共有),租金26.5万元,租金20%作为村合作社经营管理费用,剩余收入4个村平分,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增收10.6万元。同时,将农特产品摊位进行对外出租,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增收23.6万元。2017年以来,将6个村民小组20616亩森林资源入股大、小七孔景区,每年分红200万元,覆盖村民187户780人,每年户均增收10695元、人均增收2564元。二是以市场为导向。按照 “放活经营权”培育壮大“村社合一”的相关要求,将梦柳布依风情小镇及综合市场的经营管理权下放给高桥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以充实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的经营资产,拓宽经营渠道,增加集体经济收益。村股份经济合作社通过下设市场经营管理工作专班的形式,负责对梦柳布衣风情小镇及综合市场的进行管理,每年小镇内的卫生费收入12万元,车辆管理费收入8万元,综合市场的经营管理费收入80万元,除去各项开支和运行成本外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15万元。计划下设服务公司承接瑶山乡4个村及瑶山古寨景区的垃圾清运,预计每年可增收30万元。三是以产业为导向。在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的带动下,全村以旅游服务业为主导,同时发展精品水果、食用菌、民族工艺品等产业。目前全村已发展农家乐200余户,农家旅店100余家,一次性可接待5000人就餐和2000人住宿,解决村民就业800余人,每年务工收入达1000余万元。每年在大小七孔景区稳定就业200余人,通过旅游就业扶贫带动群众实现脱贫致富。采取“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通过统一培训、统一种苗、统一技术、统一管理、统一销售等积极推广蜜柚、血橙等精品水果种植,目前种植面积达到2500余亩,年收入500万元以上,成为全村村民脱贫增收的重要途径之一。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发展百香果、黑木耳等产业,通过合作社统一流转土地、组织村民到企业务工等方式增加村民收入,企业每年按照入股资金9%的比例返现给合作社,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6.75万元。为留住游客在梦柳小镇过夜,村合作社利用闲置的铜鼓广场与贵州省话剧团有限责任公司合作运营荔波•瑶山“瑶动梦柳”民族风情文化扶贫文艺展演,合作社负责维护现场秩序,推荐服务员、演员等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增收2万元,同时解决服务人员和演职人员就业3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