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山瑶族乡瑶山村 “三带”赋“三力”助推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近年来,瑶山瑶族乡瑶山村坚持党建引领村集体经济发展,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坚持组织带动、书记带领、党员带头的“三带”工作法,通过“党建+旅游+文化扶贫”模式,让群众“搭上旅游车,吃上旅游饭”,旅游致富取得新成效。
组织带动引“动力”
以党建为引领,坚持党支部领办股份经济合作社,通过组织推荐、个人自荐和群众举荐,经法定程序把一批“懂产业、会经营、善管理”的能人选入村“两委”和股份经济合作社作为“当家人”,村“两委”班子成员和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管理人员实行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着力提升村“两委”和股份经济合作社业务能力水平。同时,结合村民爱好特长和就业意愿,采取“党支部+村合作社+协会”的传帮带及组织实训等方式,开展猴鼓舞、陀螺、瑶绣、粘膏染等非遗文化培训,着力提升群众就业本领。目前,开展各类培训40余次,培育陀螺协会、服饰协会、扶贫车间、种养殖能手等创业带富人员80余名。
书记带领添“活力”
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书记“领头雁”作用,紧扣以党建领航“领衔破题”课题,结合瑶山古寨景区二期开发探索形成“景规民约”,采取正面加分和负面扣分的积分制,引导群众参与到景区共建共治共享。同时,充分发挥省、州、县、乡四级选派驻村干部在少数民族文化、旅游发展、产业发展等方面的专业特长和部门资源优势,为村“两委”和合作社理清发展思路,谋定发展布局,帮助村集体经济发展强基础、拓思路、筹资金、引项目。目前,统筹协调资金1800万元,书记领办瑶山蛋鸡养殖场1个,规模养殖2万羽以上,2022年村集体收入34.18万元、群众分红收益年均1000元以上。
党员带头汇“合力”
按照“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党员聚在产业链上、群众富在产业链上”的发展思路,以“五变”(村落变景区、技艺变技能、民房变客房、群众变演员、产品变商品)为抓手,引导、鼓励和扶持农村有志党员返乡创业,培养党员致富能人5人。通过“合作社+协会+群众”模式,建成瑶绣、陀螺、陶艺等旅游扶贫车间24间,直接解决群众就业130人,带动周边275户360余名群众从事瑶绣、纺纱、手工艺品加工制作等旅游产业。同时,坚持典型引路,积极挖掘、培育一批作用发挥明显的党员致富能人典型,引导作出“带头共建美丽乡村”的承诺,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营造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目前,选树党员致富带头人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