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走进荔波 » 荔波概况
荔波概况

荔波县地处贵州最南端,云贵高原向广西丘陵过渡地带,东南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环江、南丹县毗邻,是大西南面向大华南、大岭南的交通咽喉,也是贵州南下出海最近的通道。全县总面积2415.47平方公里,辖1街道5镇2民族乡,92个行政村,8个城市社区居委会,总人口18.6987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93.37%,主要有布依、水、苗、瑶等少数民族。荔波是中共一大代表邓恩铭烈士的故乡,国家5A级旅游景区,拥有“中国 南方喀斯特 ”世界自然遗产地和“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区”两张世界级品牌,被誉为“地球绿宝石”和“全球最美喀斯特”,成功列入国家首批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全省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县,先后荣获国家卫生县城、全国文明县城、国家生态示范区、中国十大森林、中国森林氧吧、中欧绿色和 智慧城市 、国际王牌旅游目的地、中国最具投资潜力的旅游目的地等荣誉称号。 

旅游资源极其富集。荔波生态良好,气候宜人,集山、林、洞、湖、瀑、险滩、急流于一体,浓缩了贵州山水风光的所有精华,森林覆盖率达71.97%,负氧离子每立方厘米最高可达18万个,年平均气温在18℃左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是一个天然氧吧、天然基因库。境内有全县拥有国家5A级樟江风景名胜区、4A级瑶山古寨景区、国家级茂兰自然保护区、水春河漂流和9个3A级景区,以及寨票、水浦、大土民宿等景区景点,目前已累计开发57个景点。同时,还有分布在全县各地的300多个古朴的适合开发旅游的村寨,经专家考证达到世界级的6个,国家级的25个。近年来,荔波县紧紧围绕“打造国际一流旅游目的地、争当全域旅游新典范”目标定位,以 高质量发展 为统揽,大力实施“四大行动”,奋力推进旅游产业化发展。近五年(2020-2024),旅游总收入从103亿元突破至231亿元,游客接待量从1251万人次突破至2754万人次,过夜游客量从110万人次增长突破231万人次。2024年全县接待游客人数2754.5万人次,同比增长2.37%,旅游总收入231.67亿元,同比增长2.07%。国内过夜游客人数198.88万人次,同比增长-14.7%。游客人均花费1246.56元,高于贵州省游客人均消费水平。 

红色文化底蕴深厚。荔波是中共一大代表邓恩铭、建军功臣蒙九龄、抗日空军英雄全正熹、抗日将领杨家骝的故乡,是左右江革命老区,现有邓恩铭故居、板寨红七军会师旧址、打响贵州抗日第一枪的黎明关旧址等全国革命遗址11个,是红色文化体验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民族风情浓郁古朴。荔波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县,民族节日多姿多彩,民族风情古朴浓郁。有玉屏水浦和瑶山董蒙两个省级民族保护村寨,“水书”和“布依文”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瑶族猴鼓舞》和《布依族傩戏》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热烈诙谐的布依族婚礼唱“朗外”、盛大非凡的水族“卯坡”对歌、自由纯朴的苗族婚恋、古朴神秘的瑶族凿壁谈婚和抢腰带等民族习俗,令人倍感新奇、拍案叫绝。 

交通环境顺畅便利。荔波交通初步形成了“机场覆盖、高速成网、公路通组、高铁过境”的综合立体交通格局。全县通车里程共计1922公里,其中高速路总里程51公里(荔波至河池高速正在建设),国道83公里,省道252公里,县道310公里,乡道280公里,村道478公里,“组组通”469公里。实现了建制村100%通客运、30户以上村民组100%通硬化路。2023年12月荔波机场改扩建项目正式投用运行,实现国内主流机型的升降,2024年开通运营兴义=荔波、铜仁=荔波、西安=茅台=荔波、西安=安顺=荔波、兴义=荔波=武汉、宁波=铜仁=荔波,共6条航线,荔波真正构建了“铁公机”综合立体交通网络服务体系,成为贵州南下北部湾和连接东盟的南大门、桥头堡。

经济社会发展迅速。近年来,荔波经济社会发展加力提速,全县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发展环境最大优化、城乡面貌变化巨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主要经济指标均保持较快增长,2024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82.51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88亿元,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6 %(含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16%,2000万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6.2%,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余额分别为110.22亿元、139.87亿元,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43053元、16763元,分别增长4.9%、7.0%;2020年3月正式退出国家贫困县序列。

“世遗荔波”这颗魅力璀璨的高原明珠,正在贵州黔南大地迅速崛起,必将绽放出更加璀璨夺目的光芒!热情好客的荔波人民热忱欢迎各位领导专家,相约荔波、走进荔波,尽情领略美好的自然风光和古朴神秘的民族风情,让您感受地球“绿宝石”的异彩纷呈和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