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波县地处贵州最南端,云贵高原向广西丘陵过渡地带,东南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环江、南丹县毗邻,是大西南面向大华南、大岭南的交通咽喉,也是贵州南下出海最近的通道。全县总面积2415.47平方公里,辖1街道5镇2民族乡,92个行政村,8个城市社区居委会,总人口18.6987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93.37%,主要有布依、水、苗、瑶等少数民族。荔波是中共一大代表邓恩铭烈士的故乡,国家5A级旅游景区,拥有“中国 南方喀斯特 ”世界自然遗产地和“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区”两张世界级品牌,被誉为“地球绿宝石”和“全球最美喀斯特”,成功列入国家首批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全省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县,先后荣获国家卫生县城、全国文明县城、国家生态示范区、中国十大森林、中国森林氧吧、中欧绿色和 智慧城市 、国际王牌旅游目的地、中国最具投资潜力的旅游目的地等荣誉称号。
旅游资源极其富集。荔波生态良好,气候宜人,集山、林、洞、湖、瀑、险滩、急流于一体,浓缩了贵州山水风光的所有精华,森林覆盖率达71.97%,负氧离子每立方厘米最高可达18万个,年平均气温在18℃左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是一个天然氧吧、天然基因库。境内有全县拥有国家5A级樟江风景名胜区、4A级瑶山古寨景区、国家级茂兰自然保护区、水春河漂流和9个3A级景区,以及寨票、水浦、大土民宿等景区景点,目前已累计开发57个景点。同时,还有分布在全县各地的300多个古朴的适合开发旅游的村寨,经专家考证达到世界级的6个,国家级的25个。近年来,荔波县紧紧围绕“打造国际一流旅游目的地、争当全域旅游新典范”目标定位,以 高质量发展 为统揽,大力实施“四大行动”,奋力推进旅游产业化发展。近五年(2020-2024),旅游总收入从103亿元突破至231亿元,游客接待量从1251万人次突破至2754万人次,过夜游客量从110万人次增长突破231万人次。2024年全县接待游客人数2754.5万人次,同比增长2.37%,旅游总收入231.67亿元,同比增长2.07%。国内过夜游客人数198.88万人次,同比增长-14.7%。游客人均花费1246.56元,高于贵州省游客人均消费水平。
红色文化底蕴深厚。荔波是中共一大代表邓恩铭、建军功臣蒙九龄、抗日空军英雄全正熹、抗日将领杨家骝的故乡,是左右江革命老区,现有邓恩铭故居、板寨红七军会师旧址、打响贵州抗日第一枪的黎明关旧址等全国革命遗址11个,是红色文化体验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民族风情浓郁古朴。荔波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县,民族节日多姿多彩,民族风情古朴浓郁。有玉屏水浦和瑶山董蒙两个省级民族保护村寨,“水书”和“布依文”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瑶族猴鼓舞》和《布依族傩戏》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热烈诙谐的布依族婚礼唱“朗外”、盛大非凡的水族“卯坡”对歌、自由纯朴的苗族婚恋、古朴神秘的瑶族凿壁谈婚和抢腰带等民族习俗,令人倍感新奇、拍案叫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