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招商引资 » 企业风采

荔波这个村的扶贫车间真牛!工人最高月收入破万元!

发布时间:2023-12-08 09:04:35 文章字号:[] 视力保护色: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荔波有个帮扶车间,成为了百姓增收致富的造梦工厂。

近日,记者走进荔波县瑶山瑶族乡捞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帮扶车间看到,工人们正在各自的岗位上不停地忙碌着,车间内,每个工人分工明确,有的灌浆配料,有的彩绘上色,有的称重包装……整个车间忙碌而有序。

据安置点工作人员介绍,车间工人大部分来自安置点,均为搬迁群众。该生产线是由荔波路森饰品有限公司建设运营的,主要从事各类树脂饰品配件、玩具、公仔、摆件以及荔波县当地民族特色旅游产品的开发设计、生产和销售。商品主要销往浙江省义乌市,年销售额在200万元左右。此外,公司在玉屏街道、茂兰镇还有另外2个加工点。截至目前,带动110余人就业。

捞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为2016年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搬迁安置瑶山瑶族乡捞村片区326户1031人,安置房屋275套。得益于易地扶贫搬迁政策,2017年,黄冬梅一家搬进这里,不仅住得更好,还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

“我们主要是负责手工上色,工作简单易上手,在家门口就能务工,非常方便。”彩绘工位上,黄冬梅一边给树脂制品上色一边说,每月4000元左右的工资,既能照顾家庭,又有稳定的收入,让她幸福感满满。

何灿均是家里的主要劳动力,为了让孩子过上更好的生活,选择在外地打工挣钱,听说家里招工,且工资收入与在外地打工时不差上下,于是果断报名。“上班靠近家里更方便照顾老人和小孩,一个月平均下来有5000、6000元,订单量大的时候能拿到1万元,收入比之前高,生活也越过越好。”

像黄冬梅、何灿均这样的群众还有很多,为了照顾家里老人小孩,不能外出务工,在家里又无事可做。如今,就业帮扶车间的增设投产,解决了不少群众的就业问题。

“目前车间主要分为白胚和彩绘两个部门,负责白胚的需要一定技术,收入相对较高。彩绘对技术要求不高,哪个年龄段的人都可以做。”公司负责人欧云涛介绍,车间采取的是弹性工作的管理方法,不同的岗位报酬不同,还提供“居家就业”岗位,让一些工人把材料领回家,把家庭变车间,带动了捞村众多易地搬迁户、贫困户、残疾人、待业妇女等群体实现了就地就近灵活就业。

“目前公司订单充足,为了满足市场需求,我们准备进行扩建,进一步合理规划车间功能分区,同时计划新增岗位30个,吸纳更多的搬迁群众和周边区域闲置劳动力,给他们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欧云涛告诉记者。

据瑶山瑶族乡巴力村第一书记罗玉江介绍,扶贫车间是通过政府招商引资建成的,如果车间每年能稳定提供30个就业岗位以上,就能免除当年的租赁费。谈到未来方向时,罗玉江自信而坚定。“我们将对移民点的产品进行研发设计,生产好荔波少数民族特色饰品,再通过小七孔景区、瑶山景区等渠道销售出去,争取为群众提供更多就业岗位。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近年来,荔波县将搬迁群众就业增收摆在突出位置,积极推进就业扶贫车间建设,为搬迁群众就近就业、实现稳定增收创造了良好条件,不断激发搬迁群众的内生动力,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