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信息公开目录 » 基础信息公开 » 规划计划 » 计划总结

2014年工作总结及2015年工作计划

发布时间:2014-12-28 00:00:00 文章字号:[] 视力保护色:
索 引 号: 000014349/2020-727751 信息分类: 计划总结
发布机构: 生成日期: 2014-12-28
文  号: --号 是否有效:
名  称: 2014年工作总结及2015年工作计划

  

一年来,我室认真遵守中央、省、州各项禁令规定,始终牢记“廉洁、务实、为民”的服务宗旨,务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州业务部门的具体指导下,我室紧紧围绕中心,全力服务大局,按照上级工作部署和年初工作计划,认真抓好落实各项工作任务,现将全年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党史工作   稳中有进  闪耀贵州

2014年,党史工作以“以史鉴今,资政育人”为根本任务,沿承去年的成功模式继续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倾力编写干部教材,扩大宣传革命老区,着力服务社会经济,多年的努力被省州党史部门高度认可,受评最高奖项获得名誉殊荣。

一是立功受奖,洗尽铅华荔波党史终修成正果。荔波党史部门潜心编史著书成果丰硕;构建社会主义思想文化教育宣传阵地扩大党史宣传普及,唱响主旋律,提升影响力;敢于探索,勇于创新,树立了多个典型,在全省作为范例。2014年7月,中共贵州省委党史研究室、贵州省人力资源和社会厅共同组织全省党史系统推先评优活动中,荔波党史研究室脱颖而出。黔党研发〔2014〕7号文件,记二等功的省委党研室教研处(省机关)、贵阳市委党研室(地级)、黔东南周伟党研室(地级)、荔波县委党研室4个集体中,在87个县(市、区)中唯有荔波县荣膺,成为全省县级党史部门的一枝独秀。活动评委和专家高度评价道:“近几年来,荔波县委党史研究室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以贯彻落实中发【2010】10号文件精神为动力,把党史工作“以史鉴今。资政育人”为根本任务,以“传颂精神,教化人生”为落脚点,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积极探索新领域,不断开创新局面”。

二是借力两会,深入扩大励志图书的影响。我室历时一年精心组织,成功编辑推出青少年励志读物,已经编写6部,第一批出版了《中共一大代表邓恩铭》、《南昌起义功臣蒙九龄》、《抗日殉国将领杨家骝》三部,每部印25000册,共75000册,已经发送全县三年级以上学生作为励志教科书。在3月3日至7日的荔波县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和政协八届三次会议期间,我室向与会的500多名正式代表和委员赠送了600套1800册本土英烈事迹励志图书。代表委员阅读本土英烈事迹励志丛书后,反响强烈,普遍认为在多元化冲击的当今社会,尤其是现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面对追求利益最大化的个人欲望,面对覆盖面极广、渗透力极强的网络诱惑,它对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具有深远而重大的意义。励志图书第一次作为县内大型会议资料进入公众视野,进一步激励全县干部群众发扬老一辈革命先烈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更好的促进党史宣传教育,发挥资政育人作用,推动县域经济发展。

三是推陈出新,挖掘史料资源编写干部读本。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提出党史宣传教育“六进”(进学校、进机关、进农村、进社区、进军营、进企业)的要求。我室2014年编纂了《荔波县革命历史知识干部读本》,读本将用于干部教育培训教材并印发到全县干部职工的手中。该读本记载了发生在我县的重大革命历史事件,生长、工作在我县的革命英烈人物事迹以及境内革命遗址遗迹介绍。我县以本土革命历史为内容自主编写的干部读本属我省首例。

四是双管齐下,扩大保护和宣传力度全面提升老区形象。首先对革命遗址进行保护利用。2014年,我室积极协调革命老区资金和一事一议资金165万元,对我县的第一个党组织――捞村洞勤“黔桂边革命委员会”旧址保护性综合开发。现该项目已启动实施,该项目的实施不仅使我县重要的革命遗址得到有效保护,改善了老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同时还与佳荣镇政府、县文化局等部门对红军宿营地旧址房屋进行了原貌修复保护,使房屋建筑整体牢固,内部设施、附属设施、宣传标语等保护完好,通过现场调研开始了建馆布展工作,努力将坤地红七军宿营地提升改造成为新的红色文化旅游景点,不断丰富我县红色文化旅游内容。其次是联动媒体宣传党史人物。贵州省委党史研究室、贵州电视台联合策划制作的历史文献专题纪录片《红色贵州人物》剧组到荔波拍摄贵州党史人物――中共一大代表邓恩铭。我室协调相关部门和乡镇,并为摄制组准备服装等道具,协助剧组到水浦村邓恩铭祖居老宅、县城故居、荔泉书院、洞塘板寨黎明关等遗址遗迹回顾拍摄记录烈士少年生活、学习场景和立志报国出乡关的史实。期间,摄制组还对县政协文史委何羡坤主任(原县史志办主任)进行专题采访,用同期声详细摄录了烈士少年的学习生活轶事和牺牲奉献的革命事迹。《红色贵州人物》纪录片将被党史部门和媒体打造成为记录宣传红色文化的精品文献向全国推介。再次维护党史网站展现老区发展成就。安排专职人员管护,不断丰富栏目内容,及时发布工作动态,转发上传我县新闻大事,收藏转载本土风俗人情图片和文章,利用我室党史网与县委宣传部、县教育局、旅游局等部门广泛联系,推介荔波老区资源和厚重的红色文化。通过纵向、横向立体宣传,提升老区知名度和影响力,助推荔波老区同步小康进程。

二、方志工作   突破推进  亮点纷呈

2014年,我室始终以二轮修志工作为重心,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目标要求,采取强力措施,切实抓好修志工作,如期完成年度任务。

一是他山之石,组织业务骨干到外县学习取经。县志复审已列为州对县目标考核内容,我室加大紧迫感,积极向先进看齐学习。年初,组织业务人员到黔东南州榕江县观摩《榕江县志》(1978~2012)州级评审会,主动与其他参会同行沟通交流,分享修志心得和工作经验,并带回县志州级评审稿样本用于参考借鉴。第二部《瓮安县志》由于县委、县政府领导重视,调动了全县各级的力量,并且在人、财、物方面给予超前安排,各项工作有效扎实推进,在一年多的时间内完成了编撰和审核工作,整部志书已经完成终审进入招标出版程序,此项工作走在了全州的前列。3月份,全员出动赴瓮安重点了解第二部《瓮安县志》从组织领导、资料征集、内容撰写、复核审查、招标出版等方面的工作措施和经验。11月,主要领导又亲自带队到三都县参加《三都水族自治县志(1978―2013)》州级复审会,使随行工作员扩宽了眼界,发现了不足,正视了差距,为提升业务水平提高在编县志质量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是多措并举,第二部《荔波县志》通过复审。  首先是内部自审。今年1月我室组织自审。制定《总纂志稿审阅进度表》将已总纂的志稿篇目印发每人一份,利用非工作时间审阅,一周一汇报进度,汇报审阅发现的问题,并综合大家的审阅意见,及时进行修改补充;制定《第二部<荔波县志>自审进度表》,将总纂任务明确到人,按月分解,按时检查;制定《资料补充跟踪问效表》,将需要补充的资料列表发送县部门和乡镇,实行专人负责,要求限时完成,确保资料补充与总纂稿自审同步进行;制作《<荔波县志>构成要件查漏补缺表》,对构成志书20多个要件,逐一进行查缺补漏,核定入志的标准和条件,完善构件必须的元素。其次是报编委评审。7月底,将自审后志稿打印装订分送编纂委员会名誉主任、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及部分成员单位审阅,全面收集领导层面评审意见。再次是聘请特约评审。8月初,县人民政府聘请县内11位德高望重且热心地方志事业的退休老领导、资深人士为特约编审进行6周的专门评审,两周一次碰头会,集中交流评审意见,高标准、高要求、高质量评审,期间老同志还亲自上门补充资料直至9月中旬评审结束。我室运用两周时间,对特约编审提出的意见、建议和质量要求进行汇总修改,逐篇逐章逐节完善提高,形成初审稿,9月27日报州复审。最后召开复审会。11月18日,《荔波县志(1978――2008)》成功通过州级复审,荔波成为全州第三家通过复审的单位,完成州对县目标考核任务,同时得到州办表彰获评二等奖,县志通过复审为下一步荔波县志精修完善和终审出版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是协调统筹,多部乡镇志同时通过终审。乡镇志与二轮县志同步推进,是全省二轮修志工作的创新,同时又是自我加压,加大了工作难度。我室知难而进,深入到各乡镇督促和指导编修工作,帮助解决乡镇志编写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确保乡镇志的编写符合志书体例和质量要求,相继组织复审形成意见并重新修订成稿送审。3月13日,《玉屏镇志》、《佳荣镇志》、《播尧乡志》成功通过州级终审,成为全省第一家一年内同时终审三本《乡镇志》并进入出版程序的县级地方志部门;它开创了全省史志工作的先河,成为了同行业推广借鉴的范例,有力提高了荔波史志研究科学水平,进一步的推动了荔波文化建设。

四是服务大局,完成《黔南州志 荔波县概况》申报任务。在县、乡镇志工作紧张繁忙之余,我室还主动承担二轮黔南州志荔波概况资料收集任务,安排专职人员积极与县政府办和撰稿人对接沟通,帮助在已有的基础资料上收集补充并浓缩提炼,力求真实全面反映荔波地理、历史、人文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新成就。6月初,一万二余字的荔波县情稿整理完毕并送县分管领导审阅签发上报;月底,州志办批复审查合格,同意验收,至此州对县年度目标考核任务圆满完成。

三、中心工作 干部受教  群众受惠

我室按照县委工作部署认真开展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同时以活动为载体把密切联系群众作为根本点,把引领群众带头致富作为落脚点,倾力倾情为联系村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受到群众的好评。

一是净化提升,扎实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一是组织学习活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观看《焦裕禄》和《杨善洲》先进事迹影片、到联系村作“三讲”宣讲、开展应知应会测试、赴瓮安革命老区猴场会议旧址重走长征道路缅怀革命先烈、瞻仰邓恩铭故居重温入党誓词、到县廉政教育基地接受警示教育等,共组织全体党员干部进行12次集中学习,学时累计6天,班子成员撰写学习笔记1万字以上,一般党员干部职工撰写学习笔记和读书心得5千字以上;共制作8期活动专栏,编写活动简报30期。二是召开民主生活会。相继召开了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和支部专题组织生活会,积极开展了批评和自我批评,聚集“四风”问题查摆自纠。全体党员干部共撰写对照检查材料8篇,共提出了批评意见38条,组织群众代表座谈会2次,接访约谈群众32人次,征求到意见和建议10条。三是落实建章立制。针对群众反馈和对照查摆出来的突出问题,及时进行梳理汇总,建立问题“台账”,搞好废、立、改工作,共修订完善14个单位规章制度。教育活动使党员干部思想精神得到熏陶,干事作风得到改善,党性修养得到提升。

二是务实为民,创新推进同步小康驻村帮扶工作。一是整顿村务  佳荣镇岜鲜村去年是全县基层软弱涣散党组织之一,被列为省挂名督查点。作为帮扶联系单位,党史研究室班子领导高度重视积极帮助出谋划策参与整顿,通过到村开展“三讲”宣讲会并赠送励志图书,内化提升了党员干部素质;随访接访群众,并给困难老党员、计生户和贫困户发放3300元慰问金;与群众座谈倾听诉求接受评议,有效化解干群矛盾,村级组织面貌焕然一新,这项工作得到各级党建部门的高度认可,岜鲜村10月底正式通过验收摘帽。二是基础建设。落实帮助10000元用于中药材基地大棚搭建,帮扶3000元维修水利管网,补助2000元用于村委会办公楼装修和村寨环境整治,不断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环境。三是项目扶贫。我室把密切联系群众作为根本点,把引领“伙计”带头致富作为落脚点,积极引项目、出资金,发展中药材种植业。4月末,我室主要领导率“伙计”、村支两委班子赴广西天峨下老乡纳翁、纳良考察引种中药材“三叶青”。目前利用土地流转方式示范种植4亩2万袋,就地解决就业15人,预期收入120―180万元。接着又帮助争取扶贫惠农资金获得无息贷款解决融资困难,并拟定明年以“伙计”带农户、村干带农户的形式种植10万袋,让全村农户家家受益,户户致富。这项工作在开展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得到县委活动督导组领导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

四、2015年工作  围绕目标  超前谋划  

2014年,我室各项工作成绩喜人,但史志工作任重而道远,2015年我们将按照《贵州省地方志工作规定》依法修志,继续用历史服务社会现实和经济建设,认真做好以下工作:

一、党史方面:

1、出版荔波县青少年励志丛书后三部:《抗日空军英烈全正熹》、《抗美援朝英雄金朝贵》、《优秀地下党员郑希侠》,发送全县三年级以上学生。

2、出版荔波县革命历史知识干部读本《厚重荔波》,发送全县领导干部。

3、着手收集资料编纂荔波党史正本第二卷。

4、落实革命老区资金对“邓恩铭故里”、“黔桂边革命委员会”和坤地红军宿营地旧址进行原貌修缮和纪念馆建设布展工作。

5、为丰富本县的史料收藏,我室将继续开展抢救、征集党史资料工作。

二、地方志方面:

1、综合利用自审和复审意见,完成第二部《荔波县志》总纂、修改、补充等系列工作,力争年底报省终审。

2、启动《荔波年鉴》编纂工作。

3、做好其他乡镇志的指导编写和县级评审工作。

4、力争完成潘一志《荔波县志稿》(1-8卷)点校,宣纸、线装出版工作,开发历史文化产品。

    三、中心工作:按时完成县委、县政府及上级部门交办的工作。  

中共荔波县委党史研究室

二〇一四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