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佳荣镇工作总结及下一步工作计划
索 引 号: | 000014349/2024-1592808 | 信息分类: | 计划总结 |
发布机构: | 生成日期: | 2024-11-25 | |
文 号: | 是否有效: | ||
名 称: | 2024年佳荣镇工作总结及下一步工作计划 |
今年以来,佳荣镇严格按照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在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围绕“生态立镇、产业强镇、旅游兴镇、边贸富镇”总体思路,依托边贸旅游小镇地理区位优势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全力推进全年目标任务。2024年,《贵州省荔波县:大土村创新“三个三”模式 探索乡村善治新路径》案例被人民网评为2023年全国乡村振兴优秀创新案例,《佳荣镇“以小见大”激活农村治理“神经末梢”》文章获2024年组织人事报采用、中国乡村振兴半月刊第10期采用,《贵州荔波县:佳荣镇探索打造“法治小院”赋能农村治理》案例入围“首届‘全国社会工作和社会治理创新’典型案例征集活动”典型案例,佳荣镇大土村党支部获中共黔南州委颁发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佳荣镇威岩村党支部获中共荔波县委颁发先进党组织荣誉称号。现将佳荣镇2024年工作总结及下步打算报告如下。
一、2024年工作开展情况
(一)聚焦“四化”建设,夯实经济发展基石。一是城镇建设逐步完善。强化隐患排查,及时组织有关工作人员及施工队统一对集镇区域内路面坑洼处进行填补修复,共填补修复坑洼路面10处约80平方米,及时更换损坏井盖及疏通下水道2处,全力做好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同时,不断完善安置点基本配套设施,有效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目前安置点建设有卫生院1所,医护人员43人,建成文化广场2个。统筹镇域土地、人力、产业资源等,通过“飞地”模式大力发展易地扶贫搬迁村集体经济,全力提升搬迁群众稳定就业质量,持续推进集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融入新型城镇化,全镇新增城镇常住人口246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50%。二是产业发展稳中有进。坚持以产业发展为重点,以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和龙头企业为引领,使产业发展焕发新机,为乡村振兴赋新能,继续调整完善“531”项目库,做好项目前期谋划和规划,形成储备一批、开工一批,在建一批、竣工一批的良性循环,结合我镇实际,抓好项目库建设,摸清底数,积极谋划申报项目,充分利用坝区优势,大力发展绿色优质高效的农业产业。2024年佳荣镇申报获批实施财政衔接资金项目共8个,其中6个基础设施类项目,1个种植类项目,1个产业奖补项目,项目总投资527万元。同时,申报实施东西部协作项目3个,分别为佳荣镇2024年产业配套设施建设项目、佳荣镇拉毛村水蛭养殖产业项目、佳荣镇易地扶贫搬迁“佳荣牛”产销中心建设项目,项目总投资250万元,进一步推动我镇白茶种植、水蛭养殖、佳荣牛生态养殖等特色产业发展。三是工业产业协调发展。结合佳荣镇丰富林地资源、工业发展实际情况及少数民族聚居地的环境优势,因地制宜,推进以木材加工厂为主,民族手工业为辅的工业产业发展,截至目前,全镇共有2家木材加工厂,1家木雕工艺厂,3家民族服装手工店,帮助带动村级就业30余人,年收入达1500万余元。并由经济发展办公室定期组织各级干部面向木材加工厂、木雕工厂、民族服饰加工店等开展企业服务行动,深入了解当前企业发展面临问题,建立服务台账。同时,盘活闲置资产与生产要素,协调完成流转土地2700亩用于工投公司光伏建设,组织华能公司进场施工。深入实施工业倍增行动。四是旅游发展紧跟步伐。牢牢把握当前荔波打造世界级旅游景区的发展机会,推动全镇旅游产业提质升级,大力发展具有民族特色的民宿产业,围绕“看苗寨美景、游桫椤河谷、吃佳荣牛肉、品佳荣白茶、尝佳荣美酒、乡愁月亮山”研发多条研学、旅游路线,邀请贵阳环球之旅、荔波职校旅行社实地调研考察1次,为期2天,深入了解佳荣自然风光及人文景色,计划开发佳荣镇七彩河、桫椤河谷、一线天等自然景观。
(二)聚焦改善民生,织牢民生保障网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兜住兜牢基本民生底线。一是做好兜底排查工作。扎实开展兜底保障工作,城乡低保、特困供养人员保障标准稳步提高,孤儿生活补助全覆盖发放,着力克服疫情影响,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就业服务、公益性岗位兜底安置,今年以来,共发放临时救助金10.95万余元,共救助困难群众37户126人,累计发放农村低保金404.50万余元,城乡低保金173.37万余元,特困供养人员基本生活补贴50.91万余元,孤儿生活补助4.53万元,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生活补助19.63万元。二是做好就业帮扶措施。联合县就业局组织开展就业创业、培训的宣传服务工作,提高群众就业技能与水平,拓展就业渠道,并与佳荣镇劳动力务工主要流出地江苏江阴青阳镇签订劳务合作协议,搭建双边就业平台,同时,充分利用“线上+线下”双重宣传渠道,加大对省外、省内以及荔波境内外各大招聘会信息、2024年新外出跨省务工交通补贴政策、自主创业优惠政策、返乡创业人员申请小额担保贷款服务的宣传力度,提高群众对各类就业优惠服务政策的参与度。2024年,共开展养鱼技术培育、板栗病虫害技术和家政服务三期培训,共培训180人次,申报务工交通补贴1665人,涉及金额83.25万元,全部发放完成。三是做好医疗教育保障。全力抓好“控辍保学”,全面落实各阶段建档立卡家庭学生教育扶持政策,并进行动态跟踪,确保变化后及时享受相应资助政策,通过“线上+线下”双渠道落实“雨露计划”补助政策,对符合条件学生进行加快办理,2024年上半年,佳荣镇已上报2024-2025学年春季学期雨露计划助学补助24名学生,全部获得资助补助金。持续落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走访制度,慢性病患者家庭医生签约率100%,及时关注和掌握脱贫户家庭成员身体健康状况。
(三)聚焦社会发展,筑牢群众安全防线。一是全面落实安全生产排查。定期组织领导干部到辖区内生产企业开展督查检查,围绕辖区内重点区域、行业等人员密集场所和安全生产领域扎实开展经常性安全生产检查督查和专项整治行动,结合安全生产主题活动进行线上线下双重宣传,树立“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的思想,实现辖区内长成煤矿、金达煤矿、姑爽煤矿、威桑煤矿已永久性关闭,恒姑煤矿按照上级规定由县级相关部门监管,二号采石场已停工,我镇严格按照巡查工作制度,每月不定期开展安全巡查、检查,今年以来巡查检查12次,未发现非法盗采现象。开展消防监督检查253次,发现消防安全隐患107处,组织各村对木质房屋结构特别是存在连片的木质房屋进行消防安全排查12次。二是扎实开展社会治安工作。坚持底线思维,紧盯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项目,常态化组织各站所、各村开展风险隐患全面摸底排查工作,同时结合县级梳理风险隐患点,对标对表、举一反三开展排查整改,坚决杜绝防范“黑天鹅”“灰犀牛”事件发生,组织成立命案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明确派出所、平安法治办公室、司法所、公共事务管理办公室、妇联等组成工作专班,积极开展扫黑除恶常态化宣传,并建立相关工作机制,对各村上报的线索进行“逐案过堂”研判,逐一制定治理措施、明确责任人,落实“四个一”工作要求,充分发挥“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优势开展了全镇范围内的风险隐患线索摸排。今年以来,累计调处各类矛盾纠纷30起,开展扫黑除恶宣传活动3次,发放宣传资料1300余份,组织开展禁毒踏查行动3次,开展管控走访活动80人次。三是有效开展债务化解工作。组织成立佳荣镇政府债务化解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化债专班各涉及拖欠项目站所负责人担任成员,集中梳理拖欠项目,核对项目信息,建立化解台账,镇财政所根据每月化解情况及时上报债务系统月报,坚持“过紧日子”工作原则,持续控制和压减一般性支出,确保财政支出都用在“刀刃上”。今年以来,完成2023年债务项目资金支付1055.68万元 ,化解项目24个;上报项目20个,合计债务余额2061.69万元。
(四)聚焦生态建设,树牢绿色发展理念。一是发展特色农业产业。佳荣镇坚持生态优先、产业并重、绿色发展,按照“定标准、定质量、定规模”三定发展要求,明确发展以“林药、林禽、林菌、林茶”为主导的林下产业,成立以镇党委书记和镇长为“双组长”的工作推进领导小组,按照“长短结合、以短养长”的发展模式,规划各村林下产业发展方向目前,通过实地调研各村地势情况、交通情况、林区资源,完善生产便道、灌溉用水的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技术指导,结合各村实际情况进行分类发展。今年以来,全镇完成蔬菜种植1500余亩,罗汉果种植150亩,黑木耳种植300亩,高山白茶种植2500亩,佳荣生态牛养殖8000余头,食用菌类产业基地年产量达366万棒,铁皮石斛种植达600亩,精品水果种植900亩,海花草种植面积达400余亩。二是守牢耕地保护红线。成立佳荣镇耕地保护工作领导小组,下设耕地保护工作专班,形成以镇为核心、村级发力、网格落实的三级工作格局,定期摸排我镇就地恢复图斑情况,针对推进难点,采取村合作社兜底,党员干部、群众发力工作方式进行突破,定期组织召开耕地保护工作推进会、部署会,通报耕保工作推进情况,加强统筹谋划,加快推动我镇耕保工作进度。今年以来,完成耕地保有量21348.76亩,超出637.62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保留量18030亩,超出1亩。找回耕地任务数555.9亩,已找回280.21亩。三是规范治理生态环境。成立佳荣镇生态环境“大排查、大整治、大提升”行动领导小组,形成由党政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全面抓,各班子成员协同抓的工作局面,根据各村林地面积划分网格责任人,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职责落实到人。组织镇林业站及各村护林员对照《古树名木保护条例》建立“古树名木”保护台账,对全镇现存古树名木全部进行“建档立牌”。同时,依托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将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内容纳入村规民约、“积分制”管理、村民红黑榜等重要内容之中,对农村地区种植养殖产生禽畜粪便、污水排放、焚烧秸秆及随意倾倒生活垃圾等常见问题,由镇党员干部、人大代表、群众组成环境卫生志愿服务队,不定期到集镇河沟河岸、集贸市场及深入各村开展环境整治志愿服务活动。今年以来,佳荣镇共有“建档立牌”保护古树名木169棵,镇级开展环境整治工作30余次,各级林长巡河巡林200余次,发现并解决问题50余个。
(五)全面抓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一是坚决抓实防返贫帮扶。建立健全群众自主申报、干部主动发现、大数据比对预警“三位一体”动态监测体系和帮扶机制,定期开展入户走访,进一步落实各类民生保障工程,持续加大易地搬迁后续保障力度,对易地搬迁群众教育、就业、医疗、住房的生产生活方面问题,制定系列相关措施进行保障解决,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截至目前,新增风险识别30户117人,新增风险消除20户74人,系统登记务工人数为3695人,超过2024年省下达任务数20人,任务完成率100.54%,2024年度收入信息预采集工作已完成。二是推进乡村示范点建设。按照“自上而下、村民自治、农民参与”原则,梯次开展“精品型、示范型、普及型”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建设,坚持党建引领,逐步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做实做细“3+1”保障巩固工作,围绕“五大振兴”,在产业发展、人才引留育用、文化传承和保护、生态治理和修复、农房规范建设、基层治理等突出方面进行优势引领示范,确保各项资源要素巩固提升。继续做好2022年度示范型试点坤地村后寨组,普及型试点拉滩村拉滩组、大土村小傲组和甲料村,2023年度普及型试点拉祥村和拉易村梯次推进工作。三是助推村民基层自治。依托大喇叭、积分制、村规民约等基层治理模式,激发村寨治理的内生动力,进一步推动文明乡风建设,同时,用好大土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称号,建成佳荣镇法治小院,推动各村村规民约再优化,用于镇域“法律明白人”培训3次。积极组织村内党员代表、人大代表、乡贤代表以镇域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农家书屋、村史馆、景区景点等为平台开展政策理论知识宣传宣讲,向群众普及最新政策知识,积极组织辖区内家风好、人品优、能力强的群众及村党组织书记参与评优评选活动,发挥模范表率作用。2024年,拉易绣娘麻贵花荣获“最美贵州绣娘”荣誉称号、坤地村龙子玄荣获“州级好孩子”荣誉称号。
二、存在困难
(一)旅游资源开发程度较低。佳荣镇地处荔波县最南端,地理位置较为偏远,辖区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资源,但缺乏深入系统地挖掘和整合,导致旅游资源利用率低,未能充分发挥其潜在价值,同时大土村作为3A级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滞后,虽然近些年开发了民宿产业,但餐饮、娱乐等配套设施不完善,影响了游客的旅游体验,限制了旅游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二)交通因素影响产业发展。佳荣镇交通环境长期受到G655茂兰至佳荣段损毁影响,导致在开展招商引资工作上存在较大困难,今年以来虽然已经开始重新改扩建工程,但镇域内由于各村地理位置较为分散,交通网络并未完全覆盖,农导致村民出行不便,农产品运输成本高昂,影响了乡镇的整体经济发展。
(三)产业抗风险能力较薄弱。佳荣镇主要以农业产业为主,农业产业结构过于单一,缺乏多元化和差异化发展,导致市场竞争力不强,容易受到市场波动和自然灾害的影响,同时,农业科技应用水平不高,缺乏先进的种植技术和养殖技术,导致农产品品质不稳定,产量波动大,难以形成稳定的产业链。
三、下一步计划
(一)建设“生态样板”,推进产业振兴再提档。围绕县“两精一特”产业布局,以“佳荣牛、佳荣菌、佳荣菜、佳荣药”为重点,探索各村产业赋能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形式,巩固拓展产业带动型、资源盘活型、入股分红型、联村共建型、服务创收型5类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集聚发展新合力、新动能,深挖镇域补链、延链、强链项目前景,开展新一轮招商引资,引进企业因地制宜发展佳荣生态牛、白茶、蔬菜、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加快推动千头养牛场落地,千方百计做强做大“佳荣牛”品牌,为县级打造荔波“牛三样”品牌做出贡献。积极落实光伏、风力发电等清洁能源项目,并依托森林覆盖率优势,发展林下五指毛桃、茯苓、板蓝根等绿色产业,切实让绿水青山成为群众“幸福不动产、绿色提款机”。
(二)促进“文旅融合”,推进文旅品质再提档。紧紧围绕“资源、客源、服务”三大要素,拓展基层治理形式,转变群众发展思路,推广“法治小院”“积分超市”等治理模式,调动党员、群众、新乡贤等重点群体参与村级治理,积极培育文明乡风,扮靓村寨面貌,提升旅游综合服务水平。理清相关部门确定的开发界线和保护性空间,对佳荣七彩河高山民宿群建设可用集体建设用地面积进行估算,优化镇域旅游发展布局。聚焦“看大土苗寨、游桫椤河谷、吃佳荣牛肉、品佳荣白茶、尝坤地美酒、乡愁月亮山”研发3条以上精品旅游路线。持续对大土苗寨AAA级景区实施提升改造,完善旅游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加强内涵支撑,打造复合型文化旅游产品。挖掘培育一批苗绣、“亮布”苗衣、苗银制作、芦笙“跳苗”等传统文化传承人,集中打造大土村手工艺文化体验空间,多类型推出游客沉浸式体验产品。
(三)守住“风险底线”,推进民生保障再提档。建立健全镇党委、政府定期研究安全生产、镇平安法治办公室定期报告安全生产工作“双定期”机制。定期组织技术人员、责任部门聚焦煤矿、建筑施工、道路交通等重点行业领域开展“拉网式”专项排查,建立排查台账,并实行限期销号管理。常态化开展安全生产教育进企业、进校园、进机关、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进公共场所“七进”活动,确保安全生产监管无盲区、责任不断档。坚持把“稳就业”摆在“六稳”“六保”的突出位置,突出抓好重点人群就业创业工作。根据佳荣群众外出务工多集中于无锡、金华、东莞等地特点,加强与集中就业地方政府沟通联系,搭建劳务供需平台,开通专车、专列、自驾补贴等形式进行“点对点”有组织劳务输出精准就业。联合企业、技校组织“短平快”“项目制”“订单式”职业技能培训带动就业,不断增强低收入群体增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