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为墨 生态为纸 华林公司绘就山区农业“智绿交响”新画卷
在乡村振兴的时代浪潮中,荔波县华林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林公司”)扎根荔波深山,以数据为笔墨勾勒智慧养殖蓝图,以生态为画纸铺展绿色发展长卷,奏响“科技赋能+生态循环”的产业强音。公司用实干与创新,获得“黔南州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省级禽肉(蛋)重点民生保供企业”的荣誉,绘就了山区农业现代化的生动答卷。
一、深耕山区沃土,铸就现代农业标杆
华林公司自2016年扎根于距荔波县城49公里的甲良镇益觉村,以50万元注册资金为起点,在110亩的土地上精耕细作,逐步成长为山区农业现代化的标杆企业。如今,公司已建成14栋标准化鸡舍,配套500平方米仓储办公区、1450平方米鸡粪发酵场,配备自动供料系统、智能烘干设备等现代化设施。同时依托19人的专业团队(含2名技术管理人员与17名生产人员),公司常年稳定存栏蛋鸡16万羽,年产出鸡蛋5600万枚,加工有机肥1600吨,年产值突破3000万元,实现了从传统养殖到智慧农业的跨越升级。
二、数字技术赋能,智启养殖新变革
华林公司深度践行数字化转型战略,将前沿科技融入畜牧养殖全链条。2025年,公司建成1160㎡全封闭式智能化鸡舍,集成温度感应探头、智能环境控制系统、自动集蛋装置等先进设备,依托“一键启动”自动化管理平台,实现饲料投喂、水源供给、温湿度调节、粪便清理等养殖环节的全流程智能管控,蛋鸡生长环境稳定性提升80%。同时公司创新构建“监测—分析—调控”智慧养殖闭环系统:通过分布于鸡舍各处的传感器,实时采集温湿度、氨气浓度等10余项关键环境数据,利用物联网技术即时传输至中央控制系统,系统依据预设参数模型智能调节风机、湿帘等设备,实现养殖环境的动态优化。这种以数据驱动替代传统经验管理的创新模式,使蛋鸡产蛋率较传统养殖提升7%,日产蛋量达15.4万枚,预计年产值将从2600万元增长至3000万元,成功开启山区智慧养殖新纪元。
三、循环生态筑基,绘就绿色发展底色
秉持“变废为宝、循环利用”理念,华林公司构建“鸡粪收集—微生物发酵—有机肥生产”全链条生态体系。利用1450㎡鸡粪堆积发酵场及2台烘干设备,年消纳蛋鸡粪污超2000吨,生产1600吨有机肥用于周边果蔬、茶园种植,形成“养殖—肥料—种植”生态闭环。该模式不仅能够解决传统养殖恶臭污染、水体富营养化等问题,还可以通过有机肥替代化肥,降低农业面源污染风险,成为荔波县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示范点,助力荔波县“双碳”目标实现,为山区农业绿色转型提供鲜活样本。
四、示范引领聚势,激活产业新动能
华林公司的“数据+生态+联农”模式兼具技术适配性、生态循环性与政策契合性,为山区中小养殖场破解“效率低、污染重、增收难”等痛点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在技术层面,为生猪、瑶山鸡等特色养殖提供可复制的设备与管理样板;在产业层面,推动特色养殖从经验驱动转向数据驱动,实现精准投喂、疾病预警等精细化管理;在示范效应上,吸引社会资本集聚,带动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推动荔波县特色养殖产业集群化发展,全面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与综合竞争力。
从山间养殖场到智慧农业标杆,华林公司以数据为墨、生态为纸,绘就“智绿交响”新画卷,未来,公司将继续深耕科技与生态融合之路,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能,谱写山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